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拓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场景

发布时间:2021-11-11 09:02:25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周锋荣

场景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的基础载体,是深入拓展农村客群的有力抓手。而平台对于数字化时代来说,不仅是金融机构展示其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拓展金融服务场景与打造生态体系的有力工具。

场景金融是场景和金融的结合,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类生活、生产场景当中,以场景为依托,按场景需要提供支付、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农村供需结构的不断变化,是农村场景服务建设的现实选择。

要使金融服务随时、随地、随需,就要全面发力场景金融建设,将场景金融嵌进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做到金融产品和各类应用场景相融合,坚持自建场景和跨界引入并重。

综合应用互联网技术,挖掘乡村振兴潜在客户,聚焦线上线下场景,持续提升场景运营能力,提高场景综合收益。利用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线上运营策略,建立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内容和品牌特色。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才能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的翅膀”。

构建“金融+农村场景+服务”的生态模式,予以充分呈现。围绕乡村振兴中不同客群的特点与需求,依据衣、食、住、行、教育和医疗等相关需求,分别建立服务场景,将信贷融资、消费金融等金融服务和智慧乡村、智慧本地服务等非金融服务内嵌于场景中。构建农村综合赋能平台,将跨界资源在平台中整合展现,推进传统服务走进线上综合化平台。

降低边际获客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是金融机构服务数字乡村的核心目标,但这得力于数据的掌握广度与精度。因此,必须强化客户及数据获取能力,提高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把大数据应用于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利用数据分析与挖掘、客户画像、精确营销和交叉营销等,最大限度地挖掘数据价值。

掌握大量数据后,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客户画像,去提升对客户的完全洞悉能力,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财富管理需求,并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做到“比客户更了解自己”,进而提供量身定制的差异化产品、产品定价以及个性化服务。实行跟踪服务,注重收集客户的评价,以实现需求精准把握、风险全面管理和服务全程覆盖。

加快县域移动支付场景建设,推进银行与企业、政府和农户日常生活消费场景的紧密融合,加强金融与集团寄递、电商等场景的整合和叠加,将金融服务嵌入农村政务、教育、医疗、电商、农资购销、特色产业链群、专业市场等应用场景。

持续优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积极支持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群体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领域。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农业农村生态圈以及县域核心项目群三大生态场景,着力构建乡村振兴公司业务的生态版图。

服务乡村振兴,依靠金融机构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走开放合作之路,将“三农”金融服务广泛嵌入农业农村各类场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深化公私联动,加强服务场景规划和拓展,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融入涉农客户生活场景。强化场景赋能,构建“三农”金融生态圈,为亿万农户提供“无感”金融服务体验。

根据核心企业上下游供需关系形成的产业链,开展金融服务,设计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通过构建金融服务平台,设置专属金融服务目录,对链上企业进行金融赋能,链上企业通过调用专属金融服务,获取支付结算、应收应付、投资融资一体化金融服务,并推进区块链技术在产业链金融场景的应用,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产业信用联盟,真实记录每一笔交易、资金等信息,确保各类信息合规和不可篡改。

充分利用乡村各地旅游资源有利因素,如季节、地域和历史文化等,特别是一些交通不占优势但地理资源占优势的特色旅游项目,把零星地区的特色和主旅游线路串联起来,形成更为丰富的资源优势,创新线上线下的特色乡村旅游增值服务智慧场景,更好更快地服务乡村旅游市场。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江西省余干县支行)


拓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场景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11-11

□周锋荣

场景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的基础载体,是深入拓展农村客群的有力抓手。而平台对于数字化时代来说,不仅是金融机构展示其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拓展金融服务场景与打造生态体系的有力工具。

场景金融是场景和金融的结合,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类生活、生产场景当中,以场景为依托,按场景需要提供支付、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农村供需结构的不断变化,是农村场景服务建设的现实选择。

要使金融服务随时、随地、随需,就要全面发力场景金融建设,将场景金融嵌进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做到金融产品和各类应用场景相融合,坚持自建场景和跨界引入并重。

综合应用互联网技术,挖掘乡村振兴潜在客户,聚焦线上线下场景,持续提升场景运营能力,提高场景综合收益。利用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线上运营策略,建立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内容和品牌特色。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才能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的翅膀”。

构建“金融+农村场景+服务”的生态模式,予以充分呈现。围绕乡村振兴中不同客群的特点与需求,依据衣、食、住、行、教育和医疗等相关需求,分别建立服务场景,将信贷融资、消费金融等金融服务和智慧乡村、智慧本地服务等非金融服务内嵌于场景中。构建农村综合赋能平台,将跨界资源在平台中整合展现,推进传统服务走进线上综合化平台。

降低边际获客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是金融机构服务数字乡村的核心目标,但这得力于数据的掌握广度与精度。因此,必须强化客户及数据获取能力,提高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把大数据应用于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利用数据分析与挖掘、客户画像、精确营销和交叉营销等,最大限度地挖掘数据价值。

掌握大量数据后,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客户画像,去提升对客户的完全洞悉能力,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财富管理需求,并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做到“比客户更了解自己”,进而提供量身定制的差异化产品、产品定价以及个性化服务。实行跟踪服务,注重收集客户的评价,以实现需求精准把握、风险全面管理和服务全程覆盖。

加快县域移动支付场景建设,推进银行与企业、政府和农户日常生活消费场景的紧密融合,加强金融与集团寄递、电商等场景的整合和叠加,将金融服务嵌入农村政务、教育、医疗、电商、农资购销、特色产业链群、专业市场等应用场景。

持续优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积极支持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群体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领域。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农业农村生态圈以及县域核心项目群三大生态场景,着力构建乡村振兴公司业务的生态版图。

服务乡村振兴,依靠金融机构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走开放合作之路,将“三农”金融服务广泛嵌入农业农村各类场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深化公私联动,加强服务场景规划和拓展,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融入涉农客户生活场景。强化场景赋能,构建“三农”金融生态圈,为亿万农户提供“无感”金融服务体验。

根据核心企业上下游供需关系形成的产业链,开展金融服务,设计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通过构建金融服务平台,设置专属金融服务目录,对链上企业进行金融赋能,链上企业通过调用专属金融服务,获取支付结算、应收应付、投资融资一体化金融服务,并推进区块链技术在产业链金融场景的应用,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产业信用联盟,真实记录每一笔交易、资金等信息,确保各类信息合规和不可篡改。

充分利用乡村各地旅游资源有利因素,如季节、地域和历史文化等,特别是一些交通不占优势但地理资源占优势的特色旅游项目,把零星地区的特色和主旅游线路串联起来,形成更为丰富的资源优势,创新线上线下的特色乡村旅游增值服务智慧场景,更好更快地服务乡村旅游市场。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江西省余干县支行)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