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消费者不可自毁诚信基石

发布时间:2021-11-04 08:51:1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仇兆燕

投诉本是赋予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手段,但是近几年,在金融领域,缠诉、恶意投诉等正成为违法分子套利的工具,甚至已经形成了黑色产业链。

在此过程中,许多消费者并没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能遭受“黑产”的侵害。《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金融消费者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比如,记者加入相关QQ群后了解到,投诉者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多久能办理成功、要花多少钱等,群内发言却鲜有提及个人信息是否会被泄漏,对自己会产生什么影响……这其中,有人确实存在“认知盲区”,但也不乏一些金融消费者抱着“无所谓”的心态。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很可能会影响金融消费者的个人征信记录。

对于诚信,我们并不陌生。小时候,父母讲过“狼来了”的故事,这可能是不少人最初的诚信启蒙。当我们走上社会,诚信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准则。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一种人生态度,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当诚信和金钱被放在天平的两端时,孰轻孰重,往往考验着每个人的内心。作出怎样的选择,既关乎人性,也关乎制度。

社会信用体系是以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以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核心,以政府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作保障的国家社会治理机制。主要作用在于记录社会主体信用状况并体现其信用优劣、警示其信用风险,并通过整合、调动全社会力量惩戒失信、弘扬诚信文化、降低市场经济发展成本。

这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强化相关建设。记者认为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失信主体的失信成本,大幅降低失信收益,将其归零甚至变成负数,确保失信成本高于失信收益;二是提升守信主体的守信收益,降低守信成本,确保守信收益高于守信成本;三是提升受害主体的正当维权收益,降低维权成本,确保维权收益高于维权成本。

只有让“守信者一路畅行、失信者寸步难行”,才能让社会诚信基础更牢固。


记者观察:消费者不可自毁诚信基石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11-04

□本报记者 仇兆燕

投诉本是赋予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手段,但是近几年,在金融领域,缠诉、恶意投诉等正成为违法分子套利的工具,甚至已经形成了黑色产业链。

在此过程中,许多消费者并没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能遭受“黑产”的侵害。《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金融消费者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比如,记者加入相关QQ群后了解到,投诉者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多久能办理成功、要花多少钱等,群内发言却鲜有提及个人信息是否会被泄漏,对自己会产生什么影响……这其中,有人确实存在“认知盲区”,但也不乏一些金融消费者抱着“无所谓”的心态。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很可能会影响金融消费者的个人征信记录。

对于诚信,我们并不陌生。小时候,父母讲过“狼来了”的故事,这可能是不少人最初的诚信启蒙。当我们走上社会,诚信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准则。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一种人生态度,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当诚信和金钱被放在天平的两端时,孰轻孰重,往往考验着每个人的内心。作出怎样的选择,既关乎人性,也关乎制度。

社会信用体系是以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以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核心,以政府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作保障的国家社会治理机制。主要作用在于记录社会主体信用状况并体现其信用优劣、警示其信用风险,并通过整合、调动全社会力量惩戒失信、弘扬诚信文化、降低市场经济发展成本。

这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强化相关建设。记者认为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失信主体的失信成本,大幅降低失信收益,将其归零甚至变成负数,确保失信成本高于失信收益;二是提升守信主体的守信收益,降低守信成本,确保守信收益高于守信成本;三是提升受害主体的正当维权收益,降低维权成本,确保维权收益高于维权成本。

只有让“守信者一路畅行、失信者寸步难行”,才能让社会诚信基础更牢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