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让合法维权的声音更清晰

发布时间:2021-11-04 08:50:39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

宣教、监管、执法……目前,正义的力量正在积蓄。

今年“十一”期间,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在官微“消保小课堂”栏目推出这样一个小视频:几位演员通过小品的方式展现了不法分子“诱使”信用卡逾期客户诉诸非法代理投诉的全过程,最终,客户既损失了中介费,又影响了征信记录。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已有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参与到这类正面宣传中,与互联网平台上的“反催收”“代理投诉”视频教程当面鼓、对面锣。

监管强化治理

金融监管的强光也正在照射这个灰色地带。

今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银保监会将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推动200多家机构接入各类征信系统,加强对“反催收联盟”等违法违规网络群组的治理。

9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银行业金融领域“非法代理投诉”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首次面向全行业提示“非法代理投诉”风险。

《公告》指出,“非法代理投诉”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坚决抵制“非法代理投诉”,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发现“非法代理投诉”的机构或个人涉嫌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线索时,要及时提交公安机关,配合做好取证调查等相关工作。

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来,北京、深圳、福建、黑龙江等地银保监局发布相关风险提示,并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反催收”“非法代理投诉”。

今年“3·15”期间,深圳银保监局发布关于银行消费的风险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切勿轻信非法牟利组织“代理维权”。一些“反催收联盟”和职业投诉等黑产中介打着“代理维权”名义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这些信息很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甚至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网络借贷,消费者最终可能面临遭受诈骗、资金损失、信用受损、法律诉讼等风险。

福建银保监局今年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打击不法分子冒充监管部门、法律工作者或机构工作人员,怂恿消费者逃废债务的行为。该局与公安、市场监管、网信、信访、司法、地方金融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打击行动,统筹行业力量进行大数据监测分析和专题调研,串并有关不良代理违法违规证据线索,形成证据链及时移送相关部门进行严肃查处。

筑起“统一战线”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期待监管出手,业内也希望能撬动更多司法力量。

一位股份制银行业务人员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金融监管部门的处置手段、法律手段可能相对没有那么多,还需要依靠公安部门。我们希望司法机关也能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据平安银行介绍,该行信用卡中心利用声纹和大数据技术预警识别、持续紧密的警银合作,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公安司法、工商行政等渠道有效处置、打击各类涉黑案件50余起;通过举报投诉,成功下架各类中介宣传广告近两万条,切断了黑产传播链条,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也指出,“反催收”“非法代理投诉”的诞生和其需求多数是不正当的,还掺杂了证件造假,属于黑灰产。对于黑灰产,最好的打击就是通过司法手段,细化相关法规。同时,还要强化市场管理,金融机构要加强独立风控,强化内控识别,“把外部不法分子与内部腐败分子一起揪出。”苏筱芮说。

此外,行业内部对于建立“统一战线”的呼声也很高。“在协商还款方面,能不能制定统一的细则?在投诉认定方面,能否有一个明确、客观的标准?”上述股份制银行业务人员感叹。

“面对‘非法代理投诉’‘反催收’等情况,银行要守住底线,尽可能地跟客户进行协商。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同业之间保持一致的处理标准。”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党委书记、总裁陈大鹏表示。

完善“信用社会”建设

不过,堵不如疏。业内人士普遍强调,除了依靠打击“治标”,还要依靠完备的信用体系建设、畅通的合理投诉渠道“治本”,从需求端进一步遏制这类黑灰产。

在催收行业从业数十年的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依然会有很多人将消费贷、小额贷款与‘高利贷’画等号;将正规催收与‘暴力催收’画等号。可是客户对于逾期还贷会对自己的征信造成什么影响,对未来的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却没有清楚的认识。”

李先生深感,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消费者的信用意识培养依然任重道远。“如果能完善这一点,‘反催收联盟’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随着近年来银行业贷后工作、消保工作逐渐规范,专家也呼吁,金融消费者应学会通过合法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前沿科技手段在我国金融行业得到广泛和深度应用,与之相伴的就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一旦受到侵害,单个消费者很难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维权的时间成本也很高,委托给专业、负责的人士代理,可以很大程度解决这个问题。”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帅表示,“但恶意的维权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会侵占正当维权的资源和注意力,导致正当的维权诉求被噪音干扰。金融消费者应当注意识别专业人士身份,不要轻信承诺,注意识别眼花缭乱的营销套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让合法维权的声音更清晰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11-04

□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

宣教、监管、执法……目前,正义的力量正在积蓄。

今年“十一”期间,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在官微“消保小课堂”栏目推出这样一个小视频:几位演员通过小品的方式展现了不法分子“诱使”信用卡逾期客户诉诸非法代理投诉的全过程,最终,客户既损失了中介费,又影响了征信记录。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已有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参与到这类正面宣传中,与互联网平台上的“反催收”“代理投诉”视频教程当面鼓、对面锣。

监管强化治理

金融监管的强光也正在照射这个灰色地带。

今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银保监会将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推动200多家机构接入各类征信系统,加强对“反催收联盟”等违法违规网络群组的治理。

9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银行业金融领域“非法代理投诉”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首次面向全行业提示“非法代理投诉”风险。

《公告》指出,“非法代理投诉”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坚决抵制“非法代理投诉”,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发现“非法代理投诉”的机构或个人涉嫌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线索时,要及时提交公安机关,配合做好取证调查等相关工作。

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来,北京、深圳、福建、黑龙江等地银保监局发布相关风险提示,并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反催收”“非法代理投诉”。

今年“3·15”期间,深圳银保监局发布关于银行消费的风险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切勿轻信非法牟利组织“代理维权”。一些“反催收联盟”和职业投诉等黑产中介打着“代理维权”名义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这些信息很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甚至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网络借贷,消费者最终可能面临遭受诈骗、资金损失、信用受损、法律诉讼等风险。

福建银保监局今年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打击不法分子冒充监管部门、法律工作者或机构工作人员,怂恿消费者逃废债务的行为。该局与公安、市场监管、网信、信访、司法、地方金融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打击行动,统筹行业力量进行大数据监测分析和专题调研,串并有关不良代理违法违规证据线索,形成证据链及时移送相关部门进行严肃查处。

筑起“统一战线”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期待监管出手,业内也希望能撬动更多司法力量。

一位股份制银行业务人员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金融监管部门的处置手段、法律手段可能相对没有那么多,还需要依靠公安部门。我们希望司法机关也能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据平安银行介绍,该行信用卡中心利用声纹和大数据技术预警识别、持续紧密的警银合作,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公安司法、工商行政等渠道有效处置、打击各类涉黑案件50余起;通过举报投诉,成功下架各类中介宣传广告近两万条,切断了黑产传播链条,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也指出,“反催收”“非法代理投诉”的诞生和其需求多数是不正当的,还掺杂了证件造假,属于黑灰产。对于黑灰产,最好的打击就是通过司法手段,细化相关法规。同时,还要强化市场管理,金融机构要加强独立风控,强化内控识别,“把外部不法分子与内部腐败分子一起揪出。”苏筱芮说。

此外,行业内部对于建立“统一战线”的呼声也很高。“在协商还款方面,能不能制定统一的细则?在投诉认定方面,能否有一个明确、客观的标准?”上述股份制银行业务人员感叹。

“面对‘非法代理投诉’‘反催收’等情况,银行要守住底线,尽可能地跟客户进行协商。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同业之间保持一致的处理标准。”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党委书记、总裁陈大鹏表示。

完善“信用社会”建设

不过,堵不如疏。业内人士普遍强调,除了依靠打击“治标”,还要依靠完备的信用体系建设、畅通的合理投诉渠道“治本”,从需求端进一步遏制这类黑灰产。

在催收行业从业数十年的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依然会有很多人将消费贷、小额贷款与‘高利贷’画等号;将正规催收与‘暴力催收’画等号。可是客户对于逾期还贷会对自己的征信造成什么影响,对未来的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却没有清楚的认识。”

李先生深感,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消费者的信用意识培养依然任重道远。“如果能完善这一点,‘反催收联盟’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随着近年来银行业贷后工作、消保工作逐渐规范,专家也呼吁,金融消费者应学会通过合法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前沿科技手段在我国金融行业得到广泛和深度应用,与之相伴的就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一旦受到侵害,单个消费者很难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维权的时间成本也很高,委托给专业、负责的人士代理,可以很大程度解决这个问题。”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帅表示,“但恶意的维权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会侵占正当维权的资源和注意力,导致正当的维权诉求被噪音干扰。金融消费者应当注意识别专业人士身份,不要轻信承诺,注意识别眼花缭乱的营销套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