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大型商业银行的新特征、新定位和新功能

发布时间:2021-10-22 09:44:2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王志强 安俊 付强

回顾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重大金融变革。当前,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深入发展、持续迭代,与银行业高度融合、深度叠加,银行业数字化发展势不可挡,数字经济浪潮正深刻重塑、调整和优化银行业运行协作模式,对银行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竞争格局产生颠覆性冲击。顺应信息技术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律,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展现出新特征、新定位和新功能。

新特征

随着金融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特别是数字化运营模式的产生,通过分享、共有、混合所有制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人们可以实现金融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共享共用,极大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动传统金融从“孤立、封闭、独占、独有”向“普惠、共建、开放、共享”转变。在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驱动下,大型商业银行要形成一套全新的战略战术打法和商业运营模式,并展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时代特征。

移动化。移动互联时代,现代银行可以随时随地、高效快捷实现群体信息共享和点对点价值交换。这种共享式、低成本、即时性的“移动金融”,不再受任何边界约束和时空局限。

数字化。数字时代万物以数据互联,在数以万亿计的新设备接入物联网的过程中,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同步完成用户金融行为等海量数据的采集与应用,通过对泛在连接的万物终端所产生的信息进行批量采集并数字化处理,转化成可以被记录、存储、追踪和使用的信息流并投入商业应用。

智能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应用,银行业步入智能发展时代,智能营销、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客服、智能审计、智能风控等人工智能金融应用业态不断涌现。金融新业态下通过智能分析、整合客户信息,主动筛选客户群体、锁定客户目标、匹配客户需求,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属性、智能化、敏捷化产品和服务。

平台化。信息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平台思维不断向金融业渗透,传统以银行账户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日渐式微,而承载金融生态的服务平台焕发勃勃生机。大型商业银行除了对自身经营模式进行平台化改造外,也围绕社会痛点难点问题,通过科技输出为客户搭建各类金融服务平台。

开放化。开放金融以用户参与体验为导向、以生态场景为触点、以金融机构核心能力为支撑,依托现代科技,与客户、员工、供应商、科技开发者等主体共建共享,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体验和交互。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被嵌入到第三方平台,金融服务随心而感、随需而变、随时交互、随处送达,用户在无影无形中体验到金融服务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生态化。大型商业银行通过扁平化组织架构、场景化业务流程、系统化产品体系设计,围绕客户搭建数字化生态场景,打造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实现大小、长短、公私客群的全覆盖,形成全程动态、实时优化、自我组织的金融生态价值链。

新定位

在传统工业化时代,银行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交易中介、支付结算和资金配置等功能。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大型商业银行被数字经济全面赋能,银行服务如甘露般浸润百行千业,成为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新型基础设施,为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提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公共产品服务和个性化解决方案。

成为经济社会信息中心。新经济是万物数据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经济,大型商业银行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中介,由于其独特社会定位和拥有海量数据信息,成为经济社会最底层和最重要的信息集成和交互中心,在资产即信息、信息即数据、数据即价值的背景下,一切资产的交易、支付、转移和结算都要通过金融对信息的集成、运算和传输实现,银行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信息配置枢纽。

成为资金资源配置中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有效解决了传统金融业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难题,使得金融信息处理效率大幅提升。交易即定价、定价即配置、配置即增值,一切商品服务交易都可以通过金融信息的运算处理进行定价和风险管理,通过科技赋能,大型商业银行成为全社会最主要的资源交易、定价和配置中心。

成为科学技术创新孵化中心。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科技创新由于较大不确定性迫切需要现代金融予以扶植。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在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独特优势,可以通过风险投资等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培育现代科技项目,进而成为创新技术的产业化中心。

成为改善社会治理支撑中心。资源共享、边界开放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对于传统社会治理观念和方式方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政府一家独治向包括政府、企业、社团组织及个人等多方共建、共享、共治转变。基于其强大的客户链接、数据治理和科技服务能力,大型商业银行必将在社会治理结构中承担更为重要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连接器、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器、政府与个人的服务器的作用,成为改善国家治理服务广大人民的利器。

新功能

当前,银行业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行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然在重塑银行业所倚赖的信用基础;随着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的积累进化并大量应用于银行经营,银行服务变得无形无感、无处不在,弥漫浸入社会千行百业。不仅如此,金融科技正在从底层基础设施跃升为顶层创新先导,驱动银行的流程再造、组织变革和战略转型,并催生出智能化、普惠化、无界化的现代金融模式。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银行体系三大核心功能“清算支付、资源分配、风险分散”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但其实现方式和应用范围却显著拓展和无限延伸,极大地丰富了银行功能的应用场景和成长空间。

提升政府治理。在数字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大型商业银行将深入到智慧政务、互联网+监管、智慧城市等“数字中国”建设的各个场景,基于融合金融洞察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数字治理能力,运用金融手段帮助政府纾解政策堵点、治理痛点和管理难点,助力政府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治理效率,实现高效透明的政府运行和精准智能的城市管理。

参与社会治理。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面临跨区域、跨行业、跨群体挑战,人民群众对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不断增长。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型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科技化和数据化优势,积极赋能社会,在社会治理中引入数字科技手段,共同构建社会治理新生态。

赋能企业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银行不再仅仅是融资等传统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而是融智赋能的资源整合者。通过为企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科技基础设施和集成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效管理风险,大型商业银行成为与企业共生共荣的全生命周期伙伴,以现代金融助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

助力民生改善。传统银行由于受资本回报约束,客户选择比较局限,大量中低收入人群不能及时、公平地获得银行服务。大型商业银行基于其人民立场和技术优势,完成了对长尾客户乃至全量客户的覆盖。银行服务如水自上而下滋润灌溉,渗透到服务民生的基层大地,银行将走出网点柜台,作为底层服务触角,广泛融入了住房、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场景,有效感知客户需求,为普罗大众提供温暖服务,化解社会痛点,服务社会民生,推进社会进步。

(作者单位:王志强,建行战略与政策协调部;安俊、付强,建行研究院)

王梓/制图


大型商业银行的新特征、新定位和新功能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10-22

□王志强 安俊 付强

回顾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重大金融变革。当前,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深入发展、持续迭代,与银行业高度融合、深度叠加,银行业数字化发展势不可挡,数字经济浪潮正深刻重塑、调整和优化银行业运行协作模式,对银行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竞争格局产生颠覆性冲击。顺应信息技术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律,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展现出新特征、新定位和新功能。

新特征

随着金融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特别是数字化运营模式的产生,通过分享、共有、混合所有制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人们可以实现金融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共享共用,极大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动传统金融从“孤立、封闭、独占、独有”向“普惠、共建、开放、共享”转变。在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驱动下,大型商业银行要形成一套全新的战略战术打法和商业运营模式,并展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时代特征。

移动化。移动互联时代,现代银行可以随时随地、高效快捷实现群体信息共享和点对点价值交换。这种共享式、低成本、即时性的“移动金融”,不再受任何边界约束和时空局限。

数字化。数字时代万物以数据互联,在数以万亿计的新设备接入物联网的过程中,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同步完成用户金融行为等海量数据的采集与应用,通过对泛在连接的万物终端所产生的信息进行批量采集并数字化处理,转化成可以被记录、存储、追踪和使用的信息流并投入商业应用。

智能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应用,银行业步入智能发展时代,智能营销、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客服、智能审计、智能风控等人工智能金融应用业态不断涌现。金融新业态下通过智能分析、整合客户信息,主动筛选客户群体、锁定客户目标、匹配客户需求,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属性、智能化、敏捷化产品和服务。

平台化。信息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平台思维不断向金融业渗透,传统以银行账户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日渐式微,而承载金融生态的服务平台焕发勃勃生机。大型商业银行除了对自身经营模式进行平台化改造外,也围绕社会痛点难点问题,通过科技输出为客户搭建各类金融服务平台。

开放化。开放金融以用户参与体验为导向、以生态场景为触点、以金融机构核心能力为支撑,依托现代科技,与客户、员工、供应商、科技开发者等主体共建共享,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体验和交互。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被嵌入到第三方平台,金融服务随心而感、随需而变、随时交互、随处送达,用户在无影无形中体验到金融服务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生态化。大型商业银行通过扁平化组织架构、场景化业务流程、系统化产品体系设计,围绕客户搭建数字化生态场景,打造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实现大小、长短、公私客群的全覆盖,形成全程动态、实时优化、自我组织的金融生态价值链。

新定位

在传统工业化时代,银行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交易中介、支付结算和资金配置等功能。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大型商业银行被数字经济全面赋能,银行服务如甘露般浸润百行千业,成为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新型基础设施,为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提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公共产品服务和个性化解决方案。

成为经济社会信息中心。新经济是万物数据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经济,大型商业银行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中介,由于其独特社会定位和拥有海量数据信息,成为经济社会最底层和最重要的信息集成和交互中心,在资产即信息、信息即数据、数据即价值的背景下,一切资产的交易、支付、转移和结算都要通过金融对信息的集成、运算和传输实现,银行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信息配置枢纽。

成为资金资源配置中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有效解决了传统金融业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难题,使得金融信息处理效率大幅提升。交易即定价、定价即配置、配置即增值,一切商品服务交易都可以通过金融信息的运算处理进行定价和风险管理,通过科技赋能,大型商业银行成为全社会最主要的资源交易、定价和配置中心。

成为科学技术创新孵化中心。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科技创新由于较大不确定性迫切需要现代金融予以扶植。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在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独特优势,可以通过风险投资等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培育现代科技项目,进而成为创新技术的产业化中心。

成为改善社会治理支撑中心。资源共享、边界开放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对于传统社会治理观念和方式方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政府一家独治向包括政府、企业、社团组织及个人等多方共建、共享、共治转变。基于其强大的客户链接、数据治理和科技服务能力,大型商业银行必将在社会治理结构中承担更为重要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连接器、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器、政府与个人的服务器的作用,成为改善国家治理服务广大人民的利器。

新功能

当前,银行业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行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然在重塑银行业所倚赖的信用基础;随着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的积累进化并大量应用于银行经营,银行服务变得无形无感、无处不在,弥漫浸入社会千行百业。不仅如此,金融科技正在从底层基础设施跃升为顶层创新先导,驱动银行的流程再造、组织变革和战略转型,并催生出智能化、普惠化、无界化的现代金融模式。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银行体系三大核心功能“清算支付、资源分配、风险分散”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但其实现方式和应用范围却显著拓展和无限延伸,极大地丰富了银行功能的应用场景和成长空间。

提升政府治理。在数字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大型商业银行将深入到智慧政务、互联网+监管、智慧城市等“数字中国”建设的各个场景,基于融合金融洞察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数字治理能力,运用金融手段帮助政府纾解政策堵点、治理痛点和管理难点,助力政府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治理效率,实现高效透明的政府运行和精准智能的城市管理。

参与社会治理。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面临跨区域、跨行业、跨群体挑战,人民群众对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不断增长。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型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科技化和数据化优势,积极赋能社会,在社会治理中引入数字科技手段,共同构建社会治理新生态。

赋能企业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银行不再仅仅是融资等传统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而是融智赋能的资源整合者。通过为企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科技基础设施和集成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效管理风险,大型商业银行成为与企业共生共荣的全生命周期伙伴,以现代金融助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

助力民生改善。传统银行由于受资本回报约束,客户选择比较局限,大量中低收入人群不能及时、公平地获得银行服务。大型商业银行基于其人民立场和技术优势,完成了对长尾客户乃至全量客户的覆盖。银行服务如水自上而下滋润灌溉,渗透到服务民生的基层大地,银行将走出网点柜台,作为底层服务触角,广泛融入了住房、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场景,有效感知客户需求,为普罗大众提供温暖服务,化解社会痛点,服务社会民生,推进社会进步。

(作者单位:王志强,建行战略与政策协调部;安俊、付强,建行研究院)

王梓/制图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