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徐斌:推动保险成为农业必需品

发布时间:2021-10-18 08:13:35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房文彬

“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保险业应该积极担当作为,以人民为中心,回归保险保障本源,通过构建高效的农村保险服务网络,着力推动保险成为农业必需品和普惠产品。” 10月16日,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保险”)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在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2021学术年会暨中国农业风险管理发展论坛上如是表示。

农业风险管理需与时俱进

“农业风险复杂广泛,从生产过程风险到国际贸易风险,从自然风险到信用风险,从生态环境风险到社会政策风险,这些风险都将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产业稳定和农民收入增长。”徐斌在会上表示。

据了解,农业风险发生的趋势:一是自然风险复杂多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近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3倍多,其中农业损失占到总损失的63%。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近年来的气候异常带来更大更多的灾害。每年的农作物受灾近3亿亩,其中绝产达4000万亩左右,如今年河南发生重大暴雨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600万亩,绝产570余万亩。

二是信用风险居高不下。现代农业亟须现代金融支持,但金融高风险与农业固有的高风险叠加,“三农”贷款难和贷款贵,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农业信用风险管控的难度较大,农村金融风控体系亟待优化和完善。

三是综合风险叠加情形加强。当前农业社会风险、环境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贸易风险叠加,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呈现出新趋势,使得食品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从保险视角看,农业风险无处不在,但发生时间、地点和损失大小具有不确定性,而农业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呈现更多的特点,将会危及国计民生及食品安全。

徐斌表示,在新发展格局下,农业风险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在建设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下,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刻不容缓,十分必要,这是迈向实现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关键环节。

保险助力构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

承担风险管理职能是保险业的天职,保险业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新时期农业风险管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我国农业保险为补偿农业风险损失、稳定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面临重大灾害时,农业保险作用发挥更为显著,比如2015年的辽宁旱灾、2016年的黑龙江涝灾、2017年的内蒙古旱灾、2018年的全国性倒春寒、2019年的非洲猪瘟等重大灾害,均充分发挥了保险业的风险补偿作用。今年河南暴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00亿元,截至8月,保险业已赔付112亿元,创中国保险业单次重大灾害损失赔付历史新高。

徐斌表示,通过保险服务和模式创新,在农业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保险的增信作用日益显著。通过保险精准服务与银行信贷体系和社会信用机制相结合,保单抵押、质押和业务流程的对接,保险资金的直接投入,可提高农村普惠金融的渗透率。在应对社会和环境风险层面,通过推进“保险+期货”、绿色生态保险及综合财政政策的创新,保险管理社会、政策、市场及环境减量风险的作用将得到有效发挥,而且将日益凸显。

同时,他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保险业应该积极担当作为。一是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总体规划,高质量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二是保险业要回归保险保障本源,充分体现保险的互助性、精准性,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保险的温度和担当,着力提升保险业的专业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三是要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创新,强化农村信用机制建设,为现代农业融通资金提供有力支撑。四是要通过构建高效的农村保险服务网络,激发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着力推动保险成为农业必需品和普惠产品。

据了解,中华保险近期发布《中华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行动计划(2021-2025)》提出,在“十四五”期间,中华保险将加大“三农”领域的资源投入力度、创新力度、支持力度,构建“农业+保险”生态圈,将公司“三农”保险业务的占比由20%提升到25%,全面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度。

加强农业风险数据共享共用

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农业保险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徐斌建议,一是建议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按照世贸规则统筹财政惠农政策,把农业保险作为重要方向,利用财政政策支持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提高风险保障程度,支持规模特色农产品的保险保障,支持产业融合,扩大保险覆盖面,强化农村风险综合防范体系建设。

二是建议加强农业风险数据共享共用。建议加快建立农业相关大数据基础设施,协同推进涉农部门数据向金融保险领域共享,加强风险机理研究,统一数据标准,推动农业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金融创新赋能农业风险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建议建立国家农业巨灾管理机制。目前我国农业巨灾保险制度缺失、政府支持职能缺失、风险分摊机制不完善,一旦发生巨灾,对于整个农业风险管理机制的运行影响巨大。建立国家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具有紧迫性,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借鉴国际成熟做法,把握巨灾管理基本规律,建立巨灾区划和模型;需要建立政府支持、再保分摊、行业协同、公司偿付能力匹配的多元化巨灾管理机制;同时也可以在重大灾害频发和发达省区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徐斌:推动保险成为农业必需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10-18

□记者 房文彬

“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保险业应该积极担当作为,以人民为中心,回归保险保障本源,通过构建高效的农村保险服务网络,着力推动保险成为农业必需品和普惠产品。” 10月16日,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保险”)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在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2021学术年会暨中国农业风险管理发展论坛上如是表示。

农业风险管理需与时俱进

“农业风险复杂广泛,从生产过程风险到国际贸易风险,从自然风险到信用风险,从生态环境风险到社会政策风险,这些风险都将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产业稳定和农民收入增长。”徐斌在会上表示。

据了解,农业风险发生的趋势:一是自然风险复杂多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近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3倍多,其中农业损失占到总损失的63%。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近年来的气候异常带来更大更多的灾害。每年的农作物受灾近3亿亩,其中绝产达4000万亩左右,如今年河南发生重大暴雨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600万亩,绝产570余万亩。

二是信用风险居高不下。现代农业亟须现代金融支持,但金融高风险与农业固有的高风险叠加,“三农”贷款难和贷款贵,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农业信用风险管控的难度较大,农村金融风控体系亟待优化和完善。

三是综合风险叠加情形加强。当前农业社会风险、环境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贸易风险叠加,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呈现出新趋势,使得食品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从保险视角看,农业风险无处不在,但发生时间、地点和损失大小具有不确定性,而农业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呈现更多的特点,将会危及国计民生及食品安全。

徐斌表示,在新发展格局下,农业风险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在建设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下,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刻不容缓,十分必要,这是迈向实现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关键环节。

保险助力构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

承担风险管理职能是保险业的天职,保险业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新时期农业风险管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我国农业保险为补偿农业风险损失、稳定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面临重大灾害时,农业保险作用发挥更为显著,比如2015年的辽宁旱灾、2016年的黑龙江涝灾、2017年的内蒙古旱灾、2018年的全国性倒春寒、2019年的非洲猪瘟等重大灾害,均充分发挥了保险业的风险补偿作用。今年河南暴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00亿元,截至8月,保险业已赔付112亿元,创中国保险业单次重大灾害损失赔付历史新高。

徐斌表示,通过保险服务和模式创新,在农业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保险的增信作用日益显著。通过保险精准服务与银行信贷体系和社会信用机制相结合,保单抵押、质押和业务流程的对接,保险资金的直接投入,可提高农村普惠金融的渗透率。在应对社会和环境风险层面,通过推进“保险+期货”、绿色生态保险及综合财政政策的创新,保险管理社会、政策、市场及环境减量风险的作用将得到有效发挥,而且将日益凸显。

同时,他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保险业应该积极担当作为。一是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总体规划,高质量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二是保险业要回归保险保障本源,充分体现保险的互助性、精准性,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保险的温度和担当,着力提升保险业的专业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三是要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创新,强化农村信用机制建设,为现代农业融通资金提供有力支撑。四是要通过构建高效的农村保险服务网络,激发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着力推动保险成为农业必需品和普惠产品。

据了解,中华保险近期发布《中华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行动计划(2021-2025)》提出,在“十四五”期间,中华保险将加大“三农”领域的资源投入力度、创新力度、支持力度,构建“农业+保险”生态圈,将公司“三农”保险业务的占比由20%提升到25%,全面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度。

加强农业风险数据共享共用

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农业保险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徐斌建议,一是建议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按照世贸规则统筹财政惠农政策,把农业保险作为重要方向,利用财政政策支持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提高风险保障程度,支持规模特色农产品的保险保障,支持产业融合,扩大保险覆盖面,强化农村风险综合防范体系建设。

二是建议加强农业风险数据共享共用。建议加快建立农业相关大数据基础设施,协同推进涉农部门数据向金融保险领域共享,加强风险机理研究,统一数据标准,推动农业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金融创新赋能农业风险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建议建立国家农业巨灾管理机制。目前我国农业巨灾保险制度缺失、政府支持职能缺失、风险分摊机制不完善,一旦发生巨灾,对于整个农业风险管理机制的运行影响巨大。建立国家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具有紧迫性,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借鉴国际成熟做法,把握巨灾管理基本规律,建立巨灾区划和模型;需要建立政府支持、再保分摊、行业协同、公司偿付能力匹配的多元化巨灾管理机制;同时也可以在重大灾害频发和发达省区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