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银行业保险业聚力乡村振兴主阵地

发布时间:2021-10-18 08:03:39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莫开伟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了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包括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和服务机制、强化关键领域金融产品供给等。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到底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笔者认为,应重点在几方面有所突破:

重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保障。主要是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坚守自身定位,按照错位竞争策略,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消除服务同质化和空白化倾向,充分调动各类银行保险机构整体服务功能,让金融服务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各环节。尤其是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更加明确支农支小定位,充分发挥熟悉当地资源的优势,提高服务“三农”金融供给能力。同时,保险机构也要将保险业务尽量涉足“三农”各领域,消除保险服务空白,让保险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有效保障功能。

银行保险机构对现有服务农村的相关内设机构重新进行定位和改造,构建一支更加高效有序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齐全的内设职能机构,并对相关信贷、保险责任制度进行完善,提高不良贷款和保险损失的容忍度,消除一切制约服务乡村振兴的不合理制度条款,充分发挥银行保险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更好地提高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着力倾注关键金融服务领域,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能力。就是说银行保险机构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要瞄准服务的重要领域,学会抓主要矛盾,做到事半功倍,又能获得全社会的高度称赞。如此,银行保险机构应全力做好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两大主体工程的信贷保险服务;同时也应围绕被“卡脖子”的领域,如现代农业育种、智慧农业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力度,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长期信贷支持。

尤其要在助力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方面花费心血,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主要在服务乡村道路交通、物流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卫生、清洁能源、人居环境改造等农村现代化重点领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此外,还要在创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上用力,大力创新专属金融产品,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流程,适度提高信用贷和“首贷户”占比;鼓励发展“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小额信贷模式;并通过“银保担”合作、供应链金融、设立绿色通道等方式为返乡入乡创业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激发农村创业创新与就业活力。

努力提高县域涉农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为乡村振兴战略激发活力。主要是提高县域信贷资金适配性,各级监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订资金适配性较差县域的存贷比提升计划。与地方政府一道积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减少信息不对称,营造良好融资环境。同时,保持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进一步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尤其应消除一些地区乡镇金融机构“先建后撤”和金融服务有名无实的现象发生。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障县域和社区的物理网点供给力度,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捷性。并加大对农村乡镇居民金融投资理财知识以及其他金融知识的传播与培训,正确引导农村居民金融投资方向,提高金融风险意识,防止被诈骗现象的发生,为其构建安全的金融屏障,让农村成为金融运行的安全“港湾”。

进一步发挥保险机构的保障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构筑安全防护网。“三农”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容易形成损失。保险业应深刻意识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积极在农业保险领域“提标、扩面、增品”,将农业保险覆盖至影响农业生产经营安全的全过程,为“三农”夯实基础。而且,目前农村居民最怕的一点就是身患大病,“一人患病全家返贫”的现象还比较多,保险机构应在乡村积极推广人身保险和养老保险,尤其对低收入农民推广普惠型保险,使农村老年人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实现“老有所养”;让农民居民在身患大病时能够入院救治,遏制因为身患大病无钱救治而在家待死的悲剧案例增加,消除农民居民生活后顾之忧,增强安全感,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作者系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银行业保险业聚力乡村振兴主阵地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10-18

□莫开伟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了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包括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和服务机制、强化关键领域金融产品供给等。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到底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笔者认为,应重点在几方面有所突破:

重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保障。主要是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坚守自身定位,按照错位竞争策略,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消除服务同质化和空白化倾向,充分调动各类银行保险机构整体服务功能,让金融服务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各环节。尤其是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更加明确支农支小定位,充分发挥熟悉当地资源的优势,提高服务“三农”金融供给能力。同时,保险机构也要将保险业务尽量涉足“三农”各领域,消除保险服务空白,让保险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有效保障功能。

银行保险机构对现有服务农村的相关内设机构重新进行定位和改造,构建一支更加高效有序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齐全的内设职能机构,并对相关信贷、保险责任制度进行完善,提高不良贷款和保险损失的容忍度,消除一切制约服务乡村振兴的不合理制度条款,充分发挥银行保险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更好地提高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着力倾注关键金融服务领域,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能力。就是说银行保险机构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要瞄准服务的重要领域,学会抓主要矛盾,做到事半功倍,又能获得全社会的高度称赞。如此,银行保险机构应全力做好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两大主体工程的信贷保险服务;同时也应围绕被“卡脖子”的领域,如现代农业育种、智慧农业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力度,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长期信贷支持。

尤其要在助力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方面花费心血,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主要在服务乡村道路交通、物流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卫生、清洁能源、人居环境改造等农村现代化重点领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此外,还要在创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上用力,大力创新专属金融产品,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流程,适度提高信用贷和“首贷户”占比;鼓励发展“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小额信贷模式;并通过“银保担”合作、供应链金融、设立绿色通道等方式为返乡入乡创业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激发农村创业创新与就业活力。

努力提高县域涉农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为乡村振兴战略激发活力。主要是提高县域信贷资金适配性,各级监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订资金适配性较差县域的存贷比提升计划。与地方政府一道积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减少信息不对称,营造良好融资环境。同时,保持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进一步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尤其应消除一些地区乡镇金融机构“先建后撤”和金融服务有名无实的现象发生。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障县域和社区的物理网点供给力度,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捷性。并加大对农村乡镇居民金融投资理财知识以及其他金融知识的传播与培训,正确引导农村居民金融投资方向,提高金融风险意识,防止被诈骗现象的发生,为其构建安全的金融屏障,让农村成为金融运行的安全“港湾”。

进一步发挥保险机构的保障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构筑安全防护网。“三农”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容易形成损失。保险业应深刻意识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积极在农业保险领域“提标、扩面、增品”,将农业保险覆盖至影响农业生产经营安全的全过程,为“三农”夯实基础。而且,目前农村居民最怕的一点就是身患大病,“一人患病全家返贫”的现象还比较多,保险机构应在乡村积极推广人身保险和养老保险,尤其对低收入农民推广普惠型保险,使农村老年人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实现“老有所养”;让农民居民在身患大病时能够入院救治,遏制因为身患大病无钱救治而在家待死的悲剧案例增加,消除农民居民生活后顾之忧,增强安全感,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作者系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