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布局需求侧管理

发布时间:2021-08-17 20:49:4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和平】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节点,需求侧改革的提出,不仅有利于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也是双循环战略下的重要布局。随着带动内需诸多举措的推出以及新基建的布局和落地,需求侧这一经济循环终点环节的改革必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中,供给侧是起点,需求侧是终点,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经济循环的顺畅运行。2015年开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便是立足于当时的经济大环境,从循环的起始环节入手优化要素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从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三去一降一补”已经卓有成效,我国的产业结构也明显优化升级。

但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所面对的环境遭遇了较大转折。一方面,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加剧了经济全球化的逆流,贸易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下滑……这些都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我国经济也开始呈现复苏态势。但具体来看,需求端的恢复慢于生产端,而且不同产业的恢复情况也不尽相同。这不仅反映出我国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内生动力欠缺,而且说明供需错配情况依然十分明显。需求侧改革的提出正是为了优化我国的需求结构、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国内的有效需求之所以不足,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要原因在于居民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根据凯恩斯对于消费倾向的分析,在通常情况下,总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量,居民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但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存在,中产阶级才是决定社会消费需求的中坚力量。但近几年,由于房价的不断上涨以及互联网等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更多的社会财富流入了边际消费倾向更低的富裕阶层,使得我国社会的整体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另一方面的原因则在于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不匹配。长期以来,由于需求侧的刺激,我国大量的资源都流向了房地产等行业,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产业发展却不容乐观。2015年开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有效优化了生产端的资源配置,但需求侧的投资结构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特征仍然极不匹配。比如,房地产等相关的投资仍然在投资结构中占比较大,而影响我国综合实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仍有待提升;在居民消费观念已经升级的情况下,需求量极大的高端消费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等。

要有效推进需求侧改革,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尤其需要创造增量消费需求、盘活存量消费需求和引导消费需求回流。

近几年,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优化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我国政府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市场经济领域,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在惠民利民方面,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深化增值税改革和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而随着需求侧改革相关措施的陆续推出,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将迎来进一步改革。届时,中等收入群体的占比会扩大,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将从“金字塔型”向“纺锤型”转变,在这样的收入分配结构中,社会整体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也将大大提升。

我国的存量消费需求不理想,产业结构与居民的消费需求不匹配是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但是在一些创新科技和核心技术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也导致了我国的很多产业发展受制于人。比如,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美国对华为进行芯片断供,并将其列入“实体清单”,使得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受阻。需求侧改革的提出,有望优化我国产业的投资结构,打造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从而盘活存量消费需求。

此外,由于疫情管控等方面的影响,境外消费需求开始向国内回流。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我国居民以往境外消费数额巨大,而这部分消费需求的回流对国内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但需要重视的是,只有打通制约消费的价格屏障、服务屏障等堵点,才能够持续扩大内需。

(本文部分内容引用自图书《需求侧管理:双循环格局下中国经济新动能》豆大帷 著)


布局需求侧管理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8-17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和平】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节点,需求侧改革的提出,不仅有利于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也是双循环战略下的重要布局。随着带动内需诸多举措的推出以及新基建的布局和落地,需求侧这一经济循环终点环节的改革必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中,供给侧是起点,需求侧是终点,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经济循环的顺畅运行。2015年开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便是立足于当时的经济大环境,从循环的起始环节入手优化要素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从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三去一降一补”已经卓有成效,我国的产业结构也明显优化升级。

但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所面对的环境遭遇了较大转折。一方面,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加剧了经济全球化的逆流,贸易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下滑……这些都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我国经济也开始呈现复苏态势。但具体来看,需求端的恢复慢于生产端,而且不同产业的恢复情况也不尽相同。这不仅反映出我国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内生动力欠缺,而且说明供需错配情况依然十分明显。需求侧改革的提出正是为了优化我国的需求结构、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国内的有效需求之所以不足,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要原因在于居民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根据凯恩斯对于消费倾向的分析,在通常情况下,总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量,居民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但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存在,中产阶级才是决定社会消费需求的中坚力量。但近几年,由于房价的不断上涨以及互联网等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更多的社会财富流入了边际消费倾向更低的富裕阶层,使得我国社会的整体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另一方面的原因则在于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不匹配。长期以来,由于需求侧的刺激,我国大量的资源都流向了房地产等行业,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产业发展却不容乐观。2015年开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有效优化了生产端的资源配置,但需求侧的投资结构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特征仍然极不匹配。比如,房地产等相关的投资仍然在投资结构中占比较大,而影响我国综合实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仍有待提升;在居民消费观念已经升级的情况下,需求量极大的高端消费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等。

要有效推进需求侧改革,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尤其需要创造增量消费需求、盘活存量消费需求和引导消费需求回流。

近几年,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优化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我国政府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市场经济领域,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在惠民利民方面,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深化增值税改革和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而随着需求侧改革相关措施的陆续推出,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将迎来进一步改革。届时,中等收入群体的占比会扩大,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将从“金字塔型”向“纺锤型”转变,在这样的收入分配结构中,社会整体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也将大大提升。

我国的存量消费需求不理想,产业结构与居民的消费需求不匹配是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但是在一些创新科技和核心技术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也导致了我国的很多产业发展受制于人。比如,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美国对华为进行芯片断供,并将其列入“实体清单”,使得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受阻。需求侧改革的提出,有望优化我国产业的投资结构,打造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从而盘活存量消费需求。

此外,由于疫情管控等方面的影响,境外消费需求开始向国内回流。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我国居民以往境外消费数额巨大,而这部分消费需求的回流对国内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但需要重视的是,只有打通制约消费的价格屏障、服务屏障等堵点,才能够持续扩大内需。

(本文部分内容引用自图书《需求侧管理:双循环格局下中国经济新动能》豆大帷 著)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