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程实:韧性彰显 平稳换挡

发布时间:2021-07-19 08:37:5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回顾上半年,中国经济韧性彰显;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内生换挡

□程实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经历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经济不仅见证了增长神话,成长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更悄然积蓄起独一无二、内敛强劲的发展韧性。这种韧性既赋予中国经济趋利避害的内生能力,也构成了中国经济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独有底气。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之中,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再次彰显:2020年,在全球经济普遍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就实现了正增长;而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领先全球经济复苏的相对优势进一步强化。尽管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但中国经济正在通过内生性的动能转换进行自我调节、以变应变,而中国政策调控则借助协同发力以平滑经济换挡的过程、促进经济换挡的绩效。这种市场自发调节与政策有序引导之间的相辅相成,恰是笔者对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保有审慎乐观的根本原因。

回顾上半年,中国经济韧性彰显。2021年上半年,疫情下的宏观演化渐趋复杂与分化,一方面,疫情既取得了整体防控的成效,又在局部面临着变异失控的挑战;另一方面,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逐步缓和,而其引致的新供给冲击却带来了巨大的供应链压力和通胀风险。复杂背景之下,作为地广人博、底蕴深厚的开放性大国,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进一步显现:第一,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持续优化,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协同并进,上半年,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12.7%,领先全球,CPI同比上涨0.5%,尚属温和,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超过序时进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7.1%,逆风而上。第二,中国经济正快速恢复至“接近常态”,上半年,中国实际GDP两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3%,这一水平虽略低于疫情前水平和历史平均水平,但和学术测算的5%左右的潜在增长水平相当,而工业产能利用率甚至已恢复至77.9%,比2019年同期水平还高1.7个百分点。第三,双循环新发展理念得到有效贯彻,中国经济的断点、难点和卡脖子问题正借由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求解,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6%和22.8%,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7个和6.9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高出全部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3个百分点。第四,中国数字经济加速进化,在疫情后全球经济从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的赛道切换过程中继续保持相对优势,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16.5%,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升至23.7%。第五,宏观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不断夯实,企业状态和民生福利持续改善,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21.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9%,两年平均增长11.1%;上半年,实际国民收入两年平均增长5.2%,与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保持相当。

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内生换挡。2021年下半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将继续彰显其反复无常、波澜壮阔、险象环生的时代内涵,全球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放大。统筹国际国内复杂局势,未来中国经济复苏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不容小视:首先,中国经济复苏领先全球的比较优势恐将收窄。从复工复产的全球时序推进看,中国经济复苏进程大致领先欧美发达经济体一个季度左右,而中国经济增速高峰出现在上半年,全球复苏的“错峰效应”将从市场信心、资本流动等渠道给中国经济带来挑战。其次,中国贸易的强劲增长恐将面临下行压力。随着疫情防控在全球范围的推进,全球产业链对中国的高度依赖可能缓和,而贸易成本的上升和贸易环境的变化也可能会削弱中国出口增长的动能。再次,前期房地产投资较高的短期贡献恐难延续。伴随着调控政策的持续推进和房市氛围的自然变化,下半年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回落将削弱其增长贡献。此外,新供给冲击和美欧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外溢性影响恐将滞后显现。中国通胀整体虽未失控,但始终面临着从供给侧向需求侧传导的风险,而美欧利率预期的变化也将带来汇率波动和资本外流的可能压力。最后,新冠肺炎疫情的长期威胁并未根本解除。病毒变异和疫情恶化依旧是悬而未决的核心风险,值得警惕的是,受局部地区(如广东省)疫情扰动,二季度住宿餐饮两年复合同比增长就相比一季度显著下降,而年轻阶层的短期就业状况也明显弱于正常时期,中国“经济战疫”始终是一场持久战。面对风险和挑战,中国经济的庞大机器正在自发调整运转模式,这种内生的经济换挡体现为五个层面:一是从外需进一步向内需换挡,二是从出口进一步向消费换挡,三是从房地产投资进一步向基建投资换挡,四是从第二产业进一步向第三产业换挡,五是从传统经济进一步向数字经济换挡。强大的经济韧性给这种向阳而生的内生换挡创造了可能,从现实来看,这种动能切换正在边际发生: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一季度的61.7%上升至77.1%,服务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速度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平滑换挡期,中国政策协同发力。站在2021年年中看中国经济动能转换,平稳换挡既依赖经济韧性的持续显现,也需要政策搭配的外力辅助。作为“看得见的手”,中国宏观政策有望通过“协同发力”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对“看不见的手”的自我调节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扶持作用、补位作用和调节作用,旨在促进中国经济平稳换挡的宏观政策将以“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高效结构性政策”为主要内容。财政政策有望加力,通过刺激基建投资增长来帮助经济增长动能的自然转换,进而为守住增长底线创造条件;货币政策则将以我为主、稳字当头,保持“松紧适度”,基准利率和流动性总闸口不松,防止通胀压力持续自我强化,降准政策和普惠金融政策不紧,继续为受供给冲击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有效输血;结构性政策通过乡村振兴、反垄断、税收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不同路径促进效率和公平的协同,夯实经济复苏的产业基础、行业基础、环境基础和民生基础。值得强调的是,为了更好地平滑换挡期,中国政策搭配将更加关注政策精准性,凸显“人民标尺”的重要性,通过深化改革来进一步释放生产力,并将在亲诚惠容的基础上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总之,中国经济平稳换挡正处进行时,虽难免会有波折,但前景值得期待。

(作者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程实:韧性彰显 平稳换挡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7-19

回顾上半年,中国经济韧性彰显;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内生换挡

□程实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经历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经济不仅见证了增长神话,成长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更悄然积蓄起独一无二、内敛强劲的发展韧性。这种韧性既赋予中国经济趋利避害的内生能力,也构成了中国经济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独有底气。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之中,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再次彰显:2020年,在全球经济普遍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就实现了正增长;而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领先全球经济复苏的相对优势进一步强化。尽管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但中国经济正在通过内生性的动能转换进行自我调节、以变应变,而中国政策调控则借助协同发力以平滑经济换挡的过程、促进经济换挡的绩效。这种市场自发调节与政策有序引导之间的相辅相成,恰是笔者对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保有审慎乐观的根本原因。

回顾上半年,中国经济韧性彰显。2021年上半年,疫情下的宏观演化渐趋复杂与分化,一方面,疫情既取得了整体防控的成效,又在局部面临着变异失控的挑战;另一方面,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逐步缓和,而其引致的新供给冲击却带来了巨大的供应链压力和通胀风险。复杂背景之下,作为地广人博、底蕴深厚的开放性大国,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进一步显现:第一,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持续优化,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协同并进,上半年,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12.7%,领先全球,CPI同比上涨0.5%,尚属温和,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超过序时进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7.1%,逆风而上。第二,中国经济正快速恢复至“接近常态”,上半年,中国实际GDP两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3%,这一水平虽略低于疫情前水平和历史平均水平,但和学术测算的5%左右的潜在增长水平相当,而工业产能利用率甚至已恢复至77.9%,比2019年同期水平还高1.7个百分点。第三,双循环新发展理念得到有效贯彻,中国经济的断点、难点和卡脖子问题正借由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求解,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6%和22.8%,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7个和6.9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高出全部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3个百分点。第四,中国数字经济加速进化,在疫情后全球经济从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的赛道切换过程中继续保持相对优势,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16.5%,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升至23.7%。第五,宏观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不断夯实,企业状态和民生福利持续改善,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21.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9%,两年平均增长11.1%;上半年,实际国民收入两年平均增长5.2%,与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保持相当。

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内生换挡。2021年下半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将继续彰显其反复无常、波澜壮阔、险象环生的时代内涵,全球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放大。统筹国际国内复杂局势,未来中国经济复苏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不容小视:首先,中国经济复苏领先全球的比较优势恐将收窄。从复工复产的全球时序推进看,中国经济复苏进程大致领先欧美发达经济体一个季度左右,而中国经济增速高峰出现在上半年,全球复苏的“错峰效应”将从市场信心、资本流动等渠道给中国经济带来挑战。其次,中国贸易的强劲增长恐将面临下行压力。随着疫情防控在全球范围的推进,全球产业链对中国的高度依赖可能缓和,而贸易成本的上升和贸易环境的变化也可能会削弱中国出口增长的动能。再次,前期房地产投资较高的短期贡献恐难延续。伴随着调控政策的持续推进和房市氛围的自然变化,下半年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回落将削弱其增长贡献。此外,新供给冲击和美欧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外溢性影响恐将滞后显现。中国通胀整体虽未失控,但始终面临着从供给侧向需求侧传导的风险,而美欧利率预期的变化也将带来汇率波动和资本外流的可能压力。最后,新冠肺炎疫情的长期威胁并未根本解除。病毒变异和疫情恶化依旧是悬而未决的核心风险,值得警惕的是,受局部地区(如广东省)疫情扰动,二季度住宿餐饮两年复合同比增长就相比一季度显著下降,而年轻阶层的短期就业状况也明显弱于正常时期,中国“经济战疫”始终是一场持久战。面对风险和挑战,中国经济的庞大机器正在自发调整运转模式,这种内生的经济换挡体现为五个层面:一是从外需进一步向内需换挡,二是从出口进一步向消费换挡,三是从房地产投资进一步向基建投资换挡,四是从第二产业进一步向第三产业换挡,五是从传统经济进一步向数字经济换挡。强大的经济韧性给这种向阳而生的内生换挡创造了可能,从现实来看,这种动能切换正在边际发生: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一季度的61.7%上升至77.1%,服务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速度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平滑换挡期,中国政策协同发力。站在2021年年中看中国经济动能转换,平稳换挡既依赖经济韧性的持续显现,也需要政策搭配的外力辅助。作为“看得见的手”,中国宏观政策有望通过“协同发力”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对“看不见的手”的自我调节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扶持作用、补位作用和调节作用,旨在促进中国经济平稳换挡的宏观政策将以“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高效结构性政策”为主要内容。财政政策有望加力,通过刺激基建投资增长来帮助经济增长动能的自然转换,进而为守住增长底线创造条件;货币政策则将以我为主、稳字当头,保持“松紧适度”,基准利率和流动性总闸口不松,防止通胀压力持续自我强化,降准政策和普惠金融政策不紧,继续为受供给冲击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有效输血;结构性政策通过乡村振兴、反垄断、税收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不同路径促进效率和公平的协同,夯实经济复苏的产业基础、行业基础、环境基础和民生基础。值得强调的是,为了更好地平滑换挡期,中国政策搭配将更加关注政策精准性,凸显“人民标尺”的重要性,通过深化改革来进一步释放生产力,并将在亲诚惠容的基础上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总之,中国经济平稳换挡正处进行时,虽难免会有波折,但前景值得期待。

(作者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