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提高不良信贷资产处置能力

发布时间:2021-06-04 09:43:4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赵泽轩

近年来,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持续上升,清收处置的压力和难度也随之增大。加之多年的持续清收,有一定偿债能力的不良贷款已基本应收尽收,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追偿的空间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应对不良资产形成与处置能力“剪刀差”,对银行信贷质量集中攻坚具有决定性作用意义。

目前,不良资产形成速度与处置能力不匹配的矛盾仍然突出,且形成“剪刀差”的趋向。

传统清收难奏效。当下,银行主要采用现金催讨、内部核销、司法追偿、资产保全、政府帮扶等传统清收手段,清收渠道窄,追偿潜力有限,造成不良资产形成速度与处置能力不匹配。再加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相当一部分前期通过续贷、展期等传统方式得以持续经营的企业客户未能真正走出困境,依然不具有偿债能力,不良贷款前清后增,风险没有得到根本性化解,资产质量下滑压力也就积重难返。

依法处置难执行。虽然银行绝大部分贷款都有抵押物,但大多为住宅、商住楼和厂房,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阶段,此类抵债资产难以处置,且在执行过程中一旦涉及民间借贷、唯一住房、其他债务等问题,市场风险、社会稳定风险和金融风险的交织进一步加剧了司法执行阻碍,使得银行债权的偿还难以实现。

资产变现难保障。在接收和处置抵债资产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借款人均已厂垮人散,银行也将面临双重税费的问题,不仅要缴纳增值税、追缴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契税等税费,还要缴纳借款人过户等税费,抵扣税款后实际贷款代偿率不足,往往造成“赢了官司输了钱”。再加上抵债资产还面临资产管理不善、长期闲置折旧等再次损失,不仅加大了风险权重,而且还进一步增加了资本占用压力。

积极应对不良资产形成与处置能力“剪刀差”,就必须着力解决好不良资产形成速度与处置能力不匹配的矛盾,进一步拓展现有处置手段适用边界,以清收处置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建立明晰高效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挖掘清收处置潜力。

实行“机构专设、人员专责、考核专项”的“三专”管理模式,组建专业的清收团队,按照“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对金额较大的不良贷款实行集中清收,重点解决一批重点企业和行业的不良贷款。针对小额不良贷款清收则采用内部员工认购清收的方式,减少银行管理成本。

充分发挥市场化手段,综合运用重组、债权与收益权转让、批量转让等手段,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积极推进政府主导相关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处置,促进僵尸企业和问题企业的不良贷款处置清收。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尽职免责机制,对不是因为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的不良贷款,落实尽职免责规定,实行尽职免责、保全免责、收回免责的“三免责”,免除基层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尽职积极性。要争取地方政府、公检法和监管部门的联动支持,共同促进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在培育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方面,争取相应的配套政策法规,直接参与不良资产项目的处置;争取财政、税务、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出台抵押物、抵债资产处置税收减免优惠政策,降低不良贷款处置税费负担,减少风险。

(作者单位:河南西峡农商银行)


提高不良信贷资产处置能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6-04

□赵泽轩

近年来,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持续上升,清收处置的压力和难度也随之增大。加之多年的持续清收,有一定偿债能力的不良贷款已基本应收尽收,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追偿的空间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应对不良资产形成与处置能力“剪刀差”,对银行信贷质量集中攻坚具有决定性作用意义。

目前,不良资产形成速度与处置能力不匹配的矛盾仍然突出,且形成“剪刀差”的趋向。

传统清收难奏效。当下,银行主要采用现金催讨、内部核销、司法追偿、资产保全、政府帮扶等传统清收手段,清收渠道窄,追偿潜力有限,造成不良资产形成速度与处置能力不匹配。再加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相当一部分前期通过续贷、展期等传统方式得以持续经营的企业客户未能真正走出困境,依然不具有偿债能力,不良贷款前清后增,风险没有得到根本性化解,资产质量下滑压力也就积重难返。

依法处置难执行。虽然银行绝大部分贷款都有抵押物,但大多为住宅、商住楼和厂房,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阶段,此类抵债资产难以处置,且在执行过程中一旦涉及民间借贷、唯一住房、其他债务等问题,市场风险、社会稳定风险和金融风险的交织进一步加剧了司法执行阻碍,使得银行债权的偿还难以实现。

资产变现难保障。在接收和处置抵债资产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借款人均已厂垮人散,银行也将面临双重税费的问题,不仅要缴纳增值税、追缴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契税等税费,还要缴纳借款人过户等税费,抵扣税款后实际贷款代偿率不足,往往造成“赢了官司输了钱”。再加上抵债资产还面临资产管理不善、长期闲置折旧等再次损失,不仅加大了风险权重,而且还进一步增加了资本占用压力。

积极应对不良资产形成与处置能力“剪刀差”,就必须着力解决好不良资产形成速度与处置能力不匹配的矛盾,进一步拓展现有处置手段适用边界,以清收处置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建立明晰高效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挖掘清收处置潜力。

实行“机构专设、人员专责、考核专项”的“三专”管理模式,组建专业的清收团队,按照“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对金额较大的不良贷款实行集中清收,重点解决一批重点企业和行业的不良贷款。针对小额不良贷款清收则采用内部员工认购清收的方式,减少银行管理成本。

充分发挥市场化手段,综合运用重组、债权与收益权转让、批量转让等手段,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积极推进政府主导相关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处置,促进僵尸企业和问题企业的不良贷款处置清收。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尽职免责机制,对不是因为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的不良贷款,落实尽职免责规定,实行尽职免责、保全免责、收回免责的“三免责”,免除基层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尽职积极性。要争取地方政府、公检法和监管部门的联动支持,共同促进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在培育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方面,争取相应的配套政策法规,直接参与不良资产项目的处置;争取财政、税务、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出台抵押物、抵债资产处置税收减免优惠政策,降低不良贷款处置税费负担,减少风险。

(作者单位:河南西峡农商银行)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