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订单融资”解决农村融资大问题

发布时间:2021-04-01 08:17:25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赵泽轩

随着农村产业链金融不断拉长,“订单融资”越来越成为促进农民增收、企业盈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订单融资”有利于解决“小生产、大市场”的融资矛盾,减少农民融资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成本与风险,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探索出可持续的产业链金融发展之路。

“订单融资”是有效把涉农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锲入到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既降低了信贷风险,又为供应链融资带来了可能。但从“订单融资”实践视角看,目前其深度融合发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贷款措施跟进不足的局限性。在贷款“三性”经营模式下,农商银行的很多金融行为带有偏好性,尽管在回归本源政策利好指引下,加大了对“三农”信贷投放的力度,但要想获取足够的信贷资金实现自身发展,还需要集中授信、增户扩面、尽职免责配套措施的跟进。

有效抵押物不足的局限性。在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尽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尽深化的背景下,“订单融资”的模式基本上局限于以固定资产及其他有效抵押物作为抵押或是多个经济主体联合担保的框架下,形式单一、灵活性差,从而导致大多数“订单融资”产业链上的经济主体在融资圈外徘徊,尤其是农户。

深度融合的局限性。一方面,“订单融资”合同不规范、内容不明确、程序不完善、运作不合理、权责不清晰等,严重影响了“订单融资”的履约率;另一方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未真正形成,约束力有限,一但市场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带来交易风险和信贷风险。

信用共建缺失的局限性。“公司+基地+农户+信贷”作为“订单融资”的有效模式,目前仍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再加上农业自身的弱质性,生产过程中必然面临诸多风险。有的企业在市场行情变化时,为保障自身利益,可能会发生毁约行为。而农户因为信用意识薄弱,合同意识差,会通过各种对策来规避市场风险,不管是哪一方违约,作为资金供给者的农商银行都将遭受风险共厄和损失。

“订单融资”是一项惠农工程,需在信用共建、银企合作、创新服务中协同推进。

一是强化“订单融资”五权抵押贷款创新。大力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并逐步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抵押物价值评估平台及抵押物合理处置平台,为“订单融资”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二是强化“订单融资”订单仓储抵押模式创新。为有效缓解产业链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创新推出了仓单质押贷款。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对于那些订单合同较为规范、管理运作较为成熟、权责约束较为明确、资金管控较为科学、信用情况较为优良、违约风险较小的“订单融资”经济主体,探索尝试将其签订的订单作为有效抵押物,以订单所对应的应收账款、仓储仓单作为还款来源,通过履行相关贷款手续后按照订单合同标的金额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给予信贷支持,增强金融可获得性的同时,提升“订单融资”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是强化“订单融资”金融资源共享。推进“订单融资”融合发展,必须加快推动建立“银企合作”“项目推介”“产融对接”“创业孵化”融资平台建设,以发展理念、市场定位、管理机制灵活性和互补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金融资源的集中性和共享性,全面提升“订单融资”的金融支持。

四是强化“订单融资”信用体系保障。通过地方政府牵头、人民银行、财政、农业和其他相关部门多方参与的信用共建体系,不断释放利好举措,加大“订单融资”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联动激活“公司+基地+农户+订单融资”内在活力,为“订单融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通过政府增信、财政贴息、信用联盟,支农再贷款等形式,在刺激带动信贷规模增长、资金成本下降和保障充足盈利空间的同时,推动金融资源有效向“三农”及“订单融资”倾斜。

(作者单位:河南西峡农商银行)


“订单融资”解决农村融资大问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4-01

□赵泽轩

随着农村产业链金融不断拉长,“订单融资”越来越成为促进农民增收、企业盈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订单融资”有利于解决“小生产、大市场”的融资矛盾,减少农民融资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成本与风险,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探索出可持续的产业链金融发展之路。

“订单融资”是有效把涉农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锲入到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既降低了信贷风险,又为供应链融资带来了可能。但从“订单融资”实践视角看,目前其深度融合发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贷款措施跟进不足的局限性。在贷款“三性”经营模式下,农商银行的很多金融行为带有偏好性,尽管在回归本源政策利好指引下,加大了对“三农”信贷投放的力度,但要想获取足够的信贷资金实现自身发展,还需要集中授信、增户扩面、尽职免责配套措施的跟进。

有效抵押物不足的局限性。在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尽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尽深化的背景下,“订单融资”的模式基本上局限于以固定资产及其他有效抵押物作为抵押或是多个经济主体联合担保的框架下,形式单一、灵活性差,从而导致大多数“订单融资”产业链上的经济主体在融资圈外徘徊,尤其是农户。

深度融合的局限性。一方面,“订单融资”合同不规范、内容不明确、程序不完善、运作不合理、权责不清晰等,严重影响了“订单融资”的履约率;另一方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未真正形成,约束力有限,一但市场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带来交易风险和信贷风险。

信用共建缺失的局限性。“公司+基地+农户+信贷”作为“订单融资”的有效模式,目前仍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再加上农业自身的弱质性,生产过程中必然面临诸多风险。有的企业在市场行情变化时,为保障自身利益,可能会发生毁约行为。而农户因为信用意识薄弱,合同意识差,会通过各种对策来规避市场风险,不管是哪一方违约,作为资金供给者的农商银行都将遭受风险共厄和损失。

“订单融资”是一项惠农工程,需在信用共建、银企合作、创新服务中协同推进。

一是强化“订单融资”五权抵押贷款创新。大力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并逐步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抵押物价值评估平台及抵押物合理处置平台,为“订单融资”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二是强化“订单融资”订单仓储抵押模式创新。为有效缓解产业链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创新推出了仓单质押贷款。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对于那些订单合同较为规范、管理运作较为成熟、权责约束较为明确、资金管控较为科学、信用情况较为优良、违约风险较小的“订单融资”经济主体,探索尝试将其签订的订单作为有效抵押物,以订单所对应的应收账款、仓储仓单作为还款来源,通过履行相关贷款手续后按照订单合同标的金额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给予信贷支持,增强金融可获得性的同时,提升“订单融资”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是强化“订单融资”金融资源共享。推进“订单融资”融合发展,必须加快推动建立“银企合作”“项目推介”“产融对接”“创业孵化”融资平台建设,以发展理念、市场定位、管理机制灵活性和互补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金融资源的集中性和共享性,全面提升“订单融资”的金融支持。

四是强化“订单融资”信用体系保障。通过地方政府牵头、人民银行、财政、农业和其他相关部门多方参与的信用共建体系,不断释放利好举措,加大“订单融资”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联动激活“公司+基地+农户+订单融资”内在活力,为“订单融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通过政府增信、财政贴息、信用联盟,支农再贷款等形式,在刺激带动信贷规模增长、资金成本下降和保障充足盈利空间的同时,推动金融资源有效向“三农”及“订单融资”倾斜。

(作者单位:河南西峡农商银行)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