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寿险“长期主义”共识渐成

发布时间:2021-02-24 09:13:47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赵辉

日前《中国银行保险报》开设“新春第一访”栏目,邀请知名银行家、保险家等业内人士畅谈行业转型发展的最新思考。作为参与者,笔者深刻地感受到长期主义的经营思路在寿险业正逐渐成为共识。

今天的寿险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包括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低利率环境的到来、疫情的冲击、科技驱动浪潮的加速、对外开放进程的提速,外加国家的殷切期待。经历多年高速发展的寿险业此时面临着一个关键转型期。

对于长期畅游于发展红利的寿险公司而言,转型是困难的。如华泰保险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华泰人寿董事长李存强所指出的转型三难,“第一是平衡难。大家已经认识到原有的路走不下去,也认可转型的方向,但转型需要技术、资金、人才投入,转型还意味着对于原有路径的打破,这些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当期收入和利润。如果不转型,就没有出路;如果转型太猛,可能会影响公司生存,活不下去,就更谈不上转型。第二是落地难。领导者想清楚怎么转型了,但是缺乏合适的人才和队伍,来确保转型能够按照领导者设计的轨迹落地。第三是把握方向难。虽然转型的方向已经确定,但是外部环境可能会随时改变,如果领导缺乏判断力和应变能力,就容易在变化中迷失方向。”

那么如何克服转型艰难,保持战略定力,引领寿险公司穿越不确定性,走向未来?一些寿险公司高管给出的答案是做长期主义者。

那如何理解长期主义?“把时间和信念投入到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上,尽力学习最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遵循第一性原理,永远探求真理。”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在新书《价值》中这样解释长期主义。

管理专家彭剑锋则认为,长期价值主义有两个核心的要素。首先,长期价值主义是具有长期高远的目标追求。

其次,一个企业若要具有持续的价值成长能力,长期为客户创造价值,就必须要在资源配置上,对未来的战略资源做长期的投入。

当然作为一个热词,长期主义还有很多不同诠释的方法。

在寿险业中,保险家们有着自己的理解。中国太保寿险总经理潘艳红认为,对于寿险公司,其业务的属性和经营的本质更是与长期主义高度契合。她从三个维度分析,从投资者来看,“资本+时间”等于价值。对于寿险公司,更要看它的内含价值。其内含价值是随着当期业务的逐渐累积形成的存量价值,是滚动增长的,体现了时间的效应。从客户看,“保单+时间”等于陪伴。寿险保单是长期乃至终生持有的,更需要寿险公司长期、持续经营,提供可靠的保障,在客户需要服务或理赔时如期兑现承诺,而不能只关注短期利益,让客户的利益受到影响。从员工看,要将内外勤员工视为合作伙伴,让公司的成长和员工个人的成长相互促进,实现共赢共好。

友邦人寿CEO张晓宇则从高质量发展维度探讨长期主义。他认为,今天,寿险业正从粗放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一个波动式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下,业绩大起大落的现象很少,而是更多体现为稳定增长。在向高质量发展中,要坚持,能够抵挡住短期的压力和诱惑。想做一个百年老店还是短期生意?那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坚持做对的事,哪怕短期没有收益。

大家保险总经理徐敬惠则认为长期主义符合保险的基本规律。他说,当前的转型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是“回归”,回归保险本源,回归保险经营的基本规律。当前很多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违背了保险的基本规律。从资产端来看,寿险经营是跨周期经营,所以资金一定要跨周期配置,这样才能确保险资能够获得稳定的回报,为客户提供稳定的保障。

从负债端来看,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用于应对人生各个阶段可能面临的多样化风险,贯穿于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旅程。

因此,寿险公司的客户经营逻辑将强调“与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陪伴”。这要求其客户经营必须建立在基于长期互动和陪伴形成的深度信赖关系的基础上。

路漫漫其修远。寿险公司要持续地经营好,就要做时间的朋友,从短期经营到长期经营,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才是转型的根本方向。


寿险“长期主义”共识渐成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2-24

□本报记者 赵辉

日前《中国银行保险报》开设“新春第一访”栏目,邀请知名银行家、保险家等业内人士畅谈行业转型发展的最新思考。作为参与者,笔者深刻地感受到长期主义的经营思路在寿险业正逐渐成为共识。

今天的寿险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包括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低利率环境的到来、疫情的冲击、科技驱动浪潮的加速、对外开放进程的提速,外加国家的殷切期待。经历多年高速发展的寿险业此时面临着一个关键转型期。

对于长期畅游于发展红利的寿险公司而言,转型是困难的。如华泰保险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华泰人寿董事长李存强所指出的转型三难,“第一是平衡难。大家已经认识到原有的路走不下去,也认可转型的方向,但转型需要技术、资金、人才投入,转型还意味着对于原有路径的打破,这些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当期收入和利润。如果不转型,就没有出路;如果转型太猛,可能会影响公司生存,活不下去,就更谈不上转型。第二是落地难。领导者想清楚怎么转型了,但是缺乏合适的人才和队伍,来确保转型能够按照领导者设计的轨迹落地。第三是把握方向难。虽然转型的方向已经确定,但是外部环境可能会随时改变,如果领导缺乏判断力和应变能力,就容易在变化中迷失方向。”

那么如何克服转型艰难,保持战略定力,引领寿险公司穿越不确定性,走向未来?一些寿险公司高管给出的答案是做长期主义者。

那如何理解长期主义?“把时间和信念投入到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上,尽力学习最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遵循第一性原理,永远探求真理。”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在新书《价值》中这样解释长期主义。

管理专家彭剑锋则认为,长期价值主义有两个核心的要素。首先,长期价值主义是具有长期高远的目标追求。

其次,一个企业若要具有持续的价值成长能力,长期为客户创造价值,就必须要在资源配置上,对未来的战略资源做长期的投入。

当然作为一个热词,长期主义还有很多不同诠释的方法。

在寿险业中,保险家们有着自己的理解。中国太保寿险总经理潘艳红认为,对于寿险公司,其业务的属性和经营的本质更是与长期主义高度契合。她从三个维度分析,从投资者来看,“资本+时间”等于价值。对于寿险公司,更要看它的内含价值。其内含价值是随着当期业务的逐渐累积形成的存量价值,是滚动增长的,体现了时间的效应。从客户看,“保单+时间”等于陪伴。寿险保单是长期乃至终生持有的,更需要寿险公司长期、持续经营,提供可靠的保障,在客户需要服务或理赔时如期兑现承诺,而不能只关注短期利益,让客户的利益受到影响。从员工看,要将内外勤员工视为合作伙伴,让公司的成长和员工个人的成长相互促进,实现共赢共好。

友邦人寿CEO张晓宇则从高质量发展维度探讨长期主义。他认为,今天,寿险业正从粗放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一个波动式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下,业绩大起大落的现象很少,而是更多体现为稳定增长。在向高质量发展中,要坚持,能够抵挡住短期的压力和诱惑。想做一个百年老店还是短期生意?那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坚持做对的事,哪怕短期没有收益。

大家保险总经理徐敬惠则认为长期主义符合保险的基本规律。他说,当前的转型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是“回归”,回归保险本源,回归保险经营的基本规律。当前很多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违背了保险的基本规律。从资产端来看,寿险经营是跨周期经营,所以资金一定要跨周期配置,这样才能确保险资能够获得稳定的回报,为客户提供稳定的保障。

从负债端来看,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用于应对人生各个阶段可能面临的多样化风险,贯穿于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旅程。

因此,寿险公司的客户经营逻辑将强调“与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陪伴”。这要求其客户经营必须建立在基于长期互动和陪伴形成的深度信赖关系的基础上。

路漫漫其修远。寿险公司要持续地经营好,就要做时间的朋友,从短期经营到长期经营,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才是转型的根本方向。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