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用影响力推动变革

——让员工成为转型支持者

发布时间:2021-01-20 09:26:5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赵辉

“究竟要怎么做,员工才能拥护变革?”一位险企领导者发出这样的慨叹。

今天,随着外部环境的剧烈震荡,科技化进程的加速,险企普遍面临着转型问题。科技驱动、精细化经营、回归保障等,每个险企都有自己的转型方向。

任何转型都是一场深刻的组织变革。它往往会全面改变组织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管理体系、员工利益、行为习惯等等。

由于涉及面广,改变程度深,又关乎原有利益格局和习惯的重塑,变革难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很多险企领导者喜欢将权力作为推动变革的武器。“高管不改变,那就换高管;员工不改变,那就换员工;部门阻碍,那就并部门。”一位险企掌门人说。

这些措施看起来简单有效,雷厉风行,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带来高管流失,员工抵触,激化了内部矛盾,最终变革者将面临相当大的阻力。

事实上,权力是领导者们最喜欢用的东西,因为它用起来更方便,更容易,更有震慑力。但是有学者研究发现,组织变革中,最有效的杠杆往往不是权力而是影响力。

王梓/制图

变革中需善用影响力

影响力是用一种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

变革中领导者们发挥影响力的目的是改变员工观念,凝聚员工共识,让员工积极成为变革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事实上成功的变革领导者往往都是影响力大师。比如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华为的任正非。张瑞敏通过砸冰箱事件推动海尔的质量变革,任正非通过《华为的冬天》一文激活员工上下“向死而生”的危机意识。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也善于用危机感影响员工,推动平安的不断变革。他还常对平安上上下下强调“Tomorrow will never come”——即不要幻想明天,从今天就要变化、创新。“在集团内部来说,即使是业绩好的公司领导也常会受到各种的鞭策。集团领导会问现在形成的技术能力是否能够持续,是否会有一些跨界者忽然间闯进来,把整个行业的竞争逻辑颠覆掉。这给平安的管理层巨大的压力,大家都需要思考什么是我们的护城河,这个护城河是否足够深。”一位平安高管说。

移动互联网的力量放大了领导者的影响力。他们可以依靠手机上的应用,实现与每一个员工即时、同步的沟通与交流。他们的声音甚至可以绕过中层,快速直达一线。利用移动互联网,他们可以广泛地寻求拥护者,并聆听员工心声,再结合大数据的分析,调整施展影响力的方式。比如险企领导者可以活跃在各种内部微信群中,与基层员工分享其所思所想,与他们互动,为变革战略寻求或创造坚定的信仰者。科技为变革领导者提供了发挥影响力的好机会。此时不用影响力,更待何时?

影响力怎么用

那么领导者如何通过影响力来推动变革?

开放自我,和员工深入沟通,达成共识。一些变革领导者喜欢坐在办公室里,闭门思考变革策略,制定方案后,通过命令方式,从上到下一层层地推动变革,自己几乎不怎么与员工和高管沟通。这样一来,变革方案往往成为领导者闭门造车的产物,它也难以得到高管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变革中最重要的是共识,这种共识往往在于领导者和员工们事前和事后的沟通中。

“你们在24层,我的办公室也在24层,我办公室的门永远向你们敞开。你们需要汇报,需要沟通,只要我在,就可以随时推门进来。我的意见只是我个人意见,如果你们对战略制定有意见建议,必须提出来。建议是对还是不对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说出理由。”在2016年中再集团“一三五”战略变革策划过程中,集团董事长袁临江对项目组成员说。

“我希望这个项目的参与人员成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在他们之间营造一种开放透明的氛围,形成战略共识,将这种共识带到各个子公司。”他说。

现任华泰人寿董事长李存强刚到华泰人寿时,发现华泰人寿“没有清晰的方向,基本上是打哪儿,指哪儿”。

体现在高层团队上,“没有战略思维,个个都是武工队长,能够在局部范围去打个胜仗,但要把他整合成一个军团是不可能的”。李存强一贯相信,战略是一个企业的头等大事,这种现状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他认为,此时的华泰人寿迫切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具有前瞻性的,能够鼓舞士气的,大家共同认同的战略”。所谓“上下同欲者胜。”为此,他没有像一些保险公司掌门人那样,只是关起门来制定一个所谓科学的战略,而是推动中层的人员深度地参与了战略研讨。半年调研后,华泰人寿领导层又经过了激烈的讨论,达成了共识。2013年7月底,华泰人寿确立了“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思路。

李存强还善于在同员工的沟通中发挥其变革影响力。他很喜欢和一线员工打交道。一位高管说,“他没事就喜欢到员工的各个工位转悠”。

李存强也借助自己的这个特点,在基层员工中,不断传播华泰人寿的新战略。他认为,“战略没有影响到基层员工,就无法落地”。

华泰人寿的新战略制定后,李存强在一个月内到八家分公司,面对一线亲自进行战略宣讲,并与基层销售人员多次交流。在战略调查中,员工对于战略的认同度非常高。

传播变革所需的新文化、观念。文化不改变,变革就失去了人心。对于变革领导者,重塑文化可以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可以通过新文化、新观念的传播,来撬动整个变革。比如在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领导下,近几年,从文化,到制度,到生态,到组织,中国太保产险开始打造一套推动创新的体系,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公司的变革目标。顾越非常重视创新文化,他认为,“一旦有了创新意识和文化,形成风气,会为创新开辟一条广阔的发展道路”。

如何打造创新文化?顾越将抓手放到了创新学院和创新大会这两个机制之上。2017年7月28日,中国太保产险创新学院成立。截至 2018年底,产险公司在全国重点的分公司或区域,成立了十家创新分院,辐射范围覆盖全国。每年创新学院都会从分支机构选拔一批学员。“让有智慧、有想法、有能力的员工到这个平台上进行创新,同时依托这个平台发现一些创新的人才。其根本目的就是从基层开始将创新活力激发出来,在全员中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顾越说。

“在传统企业中,有创新想法的人往往被视为异类,很容易被传统的文化扼杀,最终成为传统的人。创新学院就是给这样一群所谓的‘异类’年轻人相互认同和学习的圈子。这些人在一起交流,就创造了一个摆脱地球‘万有引力’的‘太空实验室’,放飞思想,脑洞大开,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一位创新学院的负责人说。

险企的领导者们,善用你的影响力,变革将深入人心,激发员工心底的热忱,你的变革努力将事半功倍!


用影响力推动变革

——让员工成为转型支持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1-20

□本报记者 赵辉

“究竟要怎么做,员工才能拥护变革?”一位险企领导者发出这样的慨叹。

今天,随着外部环境的剧烈震荡,科技化进程的加速,险企普遍面临着转型问题。科技驱动、精细化经营、回归保障等,每个险企都有自己的转型方向。

任何转型都是一场深刻的组织变革。它往往会全面改变组织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管理体系、员工利益、行为习惯等等。

由于涉及面广,改变程度深,又关乎原有利益格局和习惯的重塑,变革难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很多险企领导者喜欢将权力作为推动变革的武器。“高管不改变,那就换高管;员工不改变,那就换员工;部门阻碍,那就并部门。”一位险企掌门人说。

这些措施看起来简单有效,雷厉风行,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带来高管流失,员工抵触,激化了内部矛盾,最终变革者将面临相当大的阻力。

事实上,权力是领导者们最喜欢用的东西,因为它用起来更方便,更容易,更有震慑力。但是有学者研究发现,组织变革中,最有效的杠杆往往不是权力而是影响力。

王梓/制图

变革中需善用影响力

影响力是用一种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

变革中领导者们发挥影响力的目的是改变员工观念,凝聚员工共识,让员工积极成为变革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事实上成功的变革领导者往往都是影响力大师。比如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华为的任正非。张瑞敏通过砸冰箱事件推动海尔的质量变革,任正非通过《华为的冬天》一文激活员工上下“向死而生”的危机意识。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也善于用危机感影响员工,推动平安的不断变革。他还常对平安上上下下强调“Tomorrow will never come”——即不要幻想明天,从今天就要变化、创新。“在集团内部来说,即使是业绩好的公司领导也常会受到各种的鞭策。集团领导会问现在形成的技术能力是否能够持续,是否会有一些跨界者忽然间闯进来,把整个行业的竞争逻辑颠覆掉。这给平安的管理层巨大的压力,大家都需要思考什么是我们的护城河,这个护城河是否足够深。”一位平安高管说。

移动互联网的力量放大了领导者的影响力。他们可以依靠手机上的应用,实现与每一个员工即时、同步的沟通与交流。他们的声音甚至可以绕过中层,快速直达一线。利用移动互联网,他们可以广泛地寻求拥护者,并聆听员工心声,再结合大数据的分析,调整施展影响力的方式。比如险企领导者可以活跃在各种内部微信群中,与基层员工分享其所思所想,与他们互动,为变革战略寻求或创造坚定的信仰者。科技为变革领导者提供了发挥影响力的好机会。此时不用影响力,更待何时?

影响力怎么用

那么领导者如何通过影响力来推动变革?

开放自我,和员工深入沟通,达成共识。一些变革领导者喜欢坐在办公室里,闭门思考变革策略,制定方案后,通过命令方式,从上到下一层层地推动变革,自己几乎不怎么与员工和高管沟通。这样一来,变革方案往往成为领导者闭门造车的产物,它也难以得到高管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变革中最重要的是共识,这种共识往往在于领导者和员工们事前和事后的沟通中。

“你们在24层,我的办公室也在24层,我办公室的门永远向你们敞开。你们需要汇报,需要沟通,只要我在,就可以随时推门进来。我的意见只是我个人意见,如果你们对战略制定有意见建议,必须提出来。建议是对还是不对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说出理由。”在2016年中再集团“一三五”战略变革策划过程中,集团董事长袁临江对项目组成员说。

“我希望这个项目的参与人员成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在他们之间营造一种开放透明的氛围,形成战略共识,将这种共识带到各个子公司。”他说。

现任华泰人寿董事长李存强刚到华泰人寿时,发现华泰人寿“没有清晰的方向,基本上是打哪儿,指哪儿”。

体现在高层团队上,“没有战略思维,个个都是武工队长,能够在局部范围去打个胜仗,但要把他整合成一个军团是不可能的”。李存强一贯相信,战略是一个企业的头等大事,这种现状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他认为,此时的华泰人寿迫切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具有前瞻性的,能够鼓舞士气的,大家共同认同的战略”。所谓“上下同欲者胜。”为此,他没有像一些保险公司掌门人那样,只是关起门来制定一个所谓科学的战略,而是推动中层的人员深度地参与了战略研讨。半年调研后,华泰人寿领导层又经过了激烈的讨论,达成了共识。2013年7月底,华泰人寿确立了“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思路。

李存强还善于在同员工的沟通中发挥其变革影响力。他很喜欢和一线员工打交道。一位高管说,“他没事就喜欢到员工的各个工位转悠”。

李存强也借助自己的这个特点,在基层员工中,不断传播华泰人寿的新战略。他认为,“战略没有影响到基层员工,就无法落地”。

华泰人寿的新战略制定后,李存强在一个月内到八家分公司,面对一线亲自进行战略宣讲,并与基层销售人员多次交流。在战略调查中,员工对于战略的认同度非常高。

传播变革所需的新文化、观念。文化不改变,变革就失去了人心。对于变革领导者,重塑文化可以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可以通过新文化、新观念的传播,来撬动整个变革。比如在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领导下,近几年,从文化,到制度,到生态,到组织,中国太保产险开始打造一套推动创新的体系,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公司的变革目标。顾越非常重视创新文化,他认为,“一旦有了创新意识和文化,形成风气,会为创新开辟一条广阔的发展道路”。

如何打造创新文化?顾越将抓手放到了创新学院和创新大会这两个机制之上。2017年7月28日,中国太保产险创新学院成立。截至 2018年底,产险公司在全国重点的分公司或区域,成立了十家创新分院,辐射范围覆盖全国。每年创新学院都会从分支机构选拔一批学员。“让有智慧、有想法、有能力的员工到这个平台上进行创新,同时依托这个平台发现一些创新的人才。其根本目的就是从基层开始将创新活力激发出来,在全员中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顾越说。

“在传统企业中,有创新想法的人往往被视为异类,很容易被传统的文化扼杀,最终成为传统的人。创新学院就是给这样一群所谓的‘异类’年轻人相互认同和学习的圈子。这些人在一起交流,就创造了一个摆脱地球‘万有引力’的‘太空实验室’,放飞思想,脑洞大开,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一位创新学院的负责人说。

险企的领导者们,善用你的影响力,变革将深入人心,激发员工心底的热忱,你的变革努力将事半功倍!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