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探索保险应对疫情的PPP模式

发布时间:2020-12-11 09:32:39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杜晓宇

保险业作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风险管理、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的重要功能。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保险企业立足风险保障,积极参与并服务于投资融资和社会管理,推出了一些务实管用的举措,在助力国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宝贵探索。这次实践探索对基于PPP模式引入商业保险,建立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PPP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PPP全称为“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译为“公私伙伴关系”,是指公共部门(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商业机构等盈利性组织或非盈利性组织)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合作模式。PPP模式具有三方面主要特征:第一,是一种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在公私合作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政府和私人部门都不能以牺牲对方利益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应秉持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双赢的理念。第二,既是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又是一种管理运行模式。其实质是公共部门通过公私合作,借助私人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或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运作机制,以改善自身运作效率和效果的一种管理安排。第三,由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除了明确的公私部门合作以外,还可以有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的参与,通过多元主体协作,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近年来,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而PPP模式中多元化的合作主体带来了丰富的资金、技术资源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有效弥补了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某些不足,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保险企业应对疫情的做法和成效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应对疫情方面,保险企业推出了一些务实管用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履行风险管理职能,提供保险保障。加大对抗疫一线的保险支持力度,向医护人员捐赠保险,为援鄂医务人员及家属制定专属保障计划,提供较高额度保险赔付。积极拓展相关保险产品责任范围,在不增加保费的情况下,将意外险和疾病险责任范围扩展至包含新冠肺炎导致的身故、伤残和重疾的赔付当中。取消理赔限制,免费为客户提供7×24小时在线问诊、专家二次诊疗等增值服务,实现“不跑腿”“不见面”满足服务需求。紧密围绕小微企业需求痛点,开发复工复产专属保险,提供财产损失、营业中断、雇主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公共卫生应急费用补偿、检验检疫费用补偿等一揽子风险解决方案,缓解企业后顾之忧。

二是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依托警保联动合作模式,与社区网格化疫情防控体系相融合,将交通事故劝导站改造为社区乡村“防疫站”,构建“网格+警务+保险”的联防联控机制。利用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向社会提供公立医院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在线咨询服务。提供复工复产风险防控服务,帮助企业完善防疫制度,排查风险隐患,协调防疫物资采购。

三是履行资金融通职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响应湖北等地融资需求,为有需求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增信支持,参与信托、债券等投资产品发放,支持重点地区恢复生产建设。对接政府重点投资项目,通过股权、债权、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投资,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保险企业立足风险保障功能,主动服务社会管理和投资融资等领域,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提高特定群体的保障水平,在稳定人心、稳定大局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疫情暴发以来,广大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无惧危险勇敢“逆行”,成为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但在抗疫初期,由于对病毒认识不足,各方面准备不充分,一线人员感染高发,有些不幸殉职。保险企业果断行动,通过赠予保险、扩大理赔责任等方式做出大量赔付,有效提高保障水平,协助政府相关部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是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保险企业始终围绕大局,积极创新,充分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IT网络方面的优势,将政府管理部门从大量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解决公共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有效保障复工复产政策落地实施,成为政府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

三是提升保险企业自身的发展品质。保险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口碑,人民群众对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有了切身体会和深刻认识,对保险企业的信任度和认同感显著增强。同时,在疫情倒逼之下,保险企业加速商业模式变革,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保险客户的线上转化率、电商平台的保费规模都有了大幅增长,有效提升了企业发展品质。

对保险企业参与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启示

从保险企业采取的一系列应对疫情大考的举措及取得成效来看,是符合PPP模式核心要义的: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与保险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伙伴关系,在缓解财政压力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同时,此次疫情也深刻反映出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制度机制继续完善,可以探索采用PPP模式,引入保险企业,更好发挥其风险管理市场主体的功能,积极参与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政府主导,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巨灾保险机制。新冠肺炎疫情这样大范围的病毒感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人力损失,本质上与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一样,属于发生概率低、损失程度高的巨灾风险事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不论是疫情期间的应急处置救援,还是疫情缓解后的恢复重建,都需要及时筹措巨额资金。按照政府通常采用的筹资方式,很容易对财政预算刚性和平衡造成冲击,潜藏着较大的财政支出波动风险。在政府主导下,引入保险企业特别是资本实力雄厚、技术力量过硬的国有大型保险企业,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巨灾保险机制,能够保障政府应急费用、居民救助费用、企业复工复产支持费用等财政支出的筹措需求,有效缓解财政压力,稳定财政预算,优化资源配置。

二是充分发挥保险企业的专业和技术优势,提升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水平。长期以来,保险企业在灾害、疾病、意外等风险管理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和防灾防损经验。加之保险企业近年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国家医疗经办业务、农业保险等政策性保险业务,在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正逐步从过去被动应对风险转变为事前管理风险,从简单的“险后”补偿向“险中”响应、险前“预警”相结合转变。引入保险企业,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有助于提升国家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从风险等量管理到减量管理的转变。

三是构建多元主体深度参与的合作机制。推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除了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保险企业,还可广泛引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以及其他有着密切关系的社会组织、非营利机构,构建起多元主体深度参与的合作机制,通过数据分享、联合攻关等方式开展前瞻性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升级等工作,提升全社会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抵御能力和风险治理能力,最大限度筑牢公共卫生事件“防火墙”。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探索保险应对疫情的PPP模式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2-11

□杜晓宇

保险业作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风险管理、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的重要功能。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保险企业立足风险保障,积极参与并服务于投资融资和社会管理,推出了一些务实管用的举措,在助力国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宝贵探索。这次实践探索对基于PPP模式引入商业保险,建立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PPP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PPP全称为“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译为“公私伙伴关系”,是指公共部门(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商业机构等盈利性组织或非盈利性组织)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合作模式。PPP模式具有三方面主要特征:第一,是一种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在公私合作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政府和私人部门都不能以牺牲对方利益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应秉持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双赢的理念。第二,既是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又是一种管理运行模式。其实质是公共部门通过公私合作,借助私人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或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运作机制,以改善自身运作效率和效果的一种管理安排。第三,由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除了明确的公私部门合作以外,还可以有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的参与,通过多元主体协作,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近年来,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而PPP模式中多元化的合作主体带来了丰富的资金、技术资源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有效弥补了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某些不足,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保险企业应对疫情的做法和成效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应对疫情方面,保险企业推出了一些务实管用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履行风险管理职能,提供保险保障。加大对抗疫一线的保险支持力度,向医护人员捐赠保险,为援鄂医务人员及家属制定专属保障计划,提供较高额度保险赔付。积极拓展相关保险产品责任范围,在不增加保费的情况下,将意外险和疾病险责任范围扩展至包含新冠肺炎导致的身故、伤残和重疾的赔付当中。取消理赔限制,免费为客户提供7×24小时在线问诊、专家二次诊疗等增值服务,实现“不跑腿”“不见面”满足服务需求。紧密围绕小微企业需求痛点,开发复工复产专属保险,提供财产损失、营业中断、雇主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公共卫生应急费用补偿、检验检疫费用补偿等一揽子风险解决方案,缓解企业后顾之忧。

二是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依托警保联动合作模式,与社区网格化疫情防控体系相融合,将交通事故劝导站改造为社区乡村“防疫站”,构建“网格+警务+保险”的联防联控机制。利用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向社会提供公立医院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在线咨询服务。提供复工复产风险防控服务,帮助企业完善防疫制度,排查风险隐患,协调防疫物资采购。

三是履行资金融通职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响应湖北等地融资需求,为有需求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增信支持,参与信托、债券等投资产品发放,支持重点地区恢复生产建设。对接政府重点投资项目,通过股权、债权、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投资,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保险企业立足风险保障功能,主动服务社会管理和投资融资等领域,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提高特定群体的保障水平,在稳定人心、稳定大局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疫情暴发以来,广大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无惧危险勇敢“逆行”,成为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但在抗疫初期,由于对病毒认识不足,各方面准备不充分,一线人员感染高发,有些不幸殉职。保险企业果断行动,通过赠予保险、扩大理赔责任等方式做出大量赔付,有效提高保障水平,协助政府相关部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是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保险企业始终围绕大局,积极创新,充分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IT网络方面的优势,将政府管理部门从大量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解决公共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有效保障复工复产政策落地实施,成为政府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

三是提升保险企业自身的发展品质。保险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口碑,人民群众对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有了切身体会和深刻认识,对保险企业的信任度和认同感显著增强。同时,在疫情倒逼之下,保险企业加速商业模式变革,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保险客户的线上转化率、电商平台的保费规模都有了大幅增长,有效提升了企业发展品质。

对保险企业参与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启示

从保险企业采取的一系列应对疫情大考的举措及取得成效来看,是符合PPP模式核心要义的: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与保险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伙伴关系,在缓解财政压力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同时,此次疫情也深刻反映出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制度机制继续完善,可以探索采用PPP模式,引入保险企业,更好发挥其风险管理市场主体的功能,积极参与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政府主导,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巨灾保险机制。新冠肺炎疫情这样大范围的病毒感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人力损失,本质上与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一样,属于发生概率低、损失程度高的巨灾风险事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不论是疫情期间的应急处置救援,还是疫情缓解后的恢复重建,都需要及时筹措巨额资金。按照政府通常采用的筹资方式,很容易对财政预算刚性和平衡造成冲击,潜藏着较大的财政支出波动风险。在政府主导下,引入保险企业特别是资本实力雄厚、技术力量过硬的国有大型保险企业,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巨灾保险机制,能够保障政府应急费用、居民救助费用、企业复工复产支持费用等财政支出的筹措需求,有效缓解财政压力,稳定财政预算,优化资源配置。

二是充分发挥保险企业的专业和技术优势,提升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水平。长期以来,保险企业在灾害、疾病、意外等风险管理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和防灾防损经验。加之保险企业近年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国家医疗经办业务、农业保险等政策性保险业务,在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正逐步从过去被动应对风险转变为事前管理风险,从简单的“险后”补偿向“险中”响应、险前“预警”相结合转变。引入保险企业,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有助于提升国家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从风险等量管理到减量管理的转变。

三是构建多元主体深度参与的合作机制。推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除了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保险企业,还可广泛引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以及其他有着密切关系的社会组织、非营利机构,构建起多元主体深度参与的合作机制,通过数据分享、联合攻关等方式开展前瞻性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升级等工作,提升全社会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抵御能力和风险治理能力,最大限度筑牢公共卫生事件“防火墙”。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