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频道 > 正文
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扶贫协调处处长 陈元浩
□记者 胡杨
11月12日,在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中国银行保险报》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扶贫协调处处长陈元浩指出,穷人贷款难贷款贵是历史性、世界性难题,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解决的问题,由银保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开展的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则在解决贫困人口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成为全球减贫样板。
陈元浩表示,自2014年开展工作以来,扶贫小额信贷目前已成为金融扶贫的“金字招牌”。具体来说,扶贫小额信贷是精准扶贫信贷产品,政策要点是“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过去6年来,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超过5000亿元,惠及贫困户1200多万户次,覆盖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0%以上。国务院扶贫办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开展的抽样调查显示,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户增收的贡献率达到12.4%。
陈元浩总结了一系列抓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主要经验,具体来说: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狠抓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政治责任落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金融扶贫工作的领导,以党建引领和助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责任到部门、到人员、到岗位,形成齐抓共管、守土尽责、执行有力的良好局面。
二是完善扶贫小额信贷顶层设计,深入扎实推动工作开展。2014年以来,银保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先后联合印发了5份关于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文件,以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稳定脱贫为始终不变的理念和原则,明确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要点、工作举措、风险防范、职责分工等,一脉相承,有机联系,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优化有关政策。
三是强化监管引领和激励约束,不断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机制。一方面,监管部门实施扶贫小额信贷主责任银行制度,确保每个乡镇落实一家主责任银行,并在机构设立、产品研发、考核评价、资金运用等方面对银行机构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差异化监管。推动人民银行对银行机构予以扶贫再贷款、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支持,协调财政部门实施财税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银行机构切实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投入力度,强化组织保障,努力做到应贷尽贷。
四是以支持扶贫产业发展为统领,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主线。扶贫不扶懒,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目的就是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鼓励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双手稳定脱贫、勤劳致富,实现支持一个产业、繁荣一片区域、带富一方百姓的联动效应。
五是深入践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聚焦聚力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支持对象精准——精准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支持产业精准——精准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措施精准——缺生产资金就予以贷款支持,缺生产技能就组织开展培训,缺市场销路就通过消费扶贫帮助销售。贷款发放精准——根据贫困户的产业规模、产业周期、还款能力等精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贷款使用精准——银行机构联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监测指导,及时准确掌握贷款使用情况。贷款收益精准——对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发展产业收益情况进行量化统计,算明白账、算精细账。
六是充分发挥多方合力,努力提升扶贫小额信贷质效。在金融扶贫政策与财政扶贫政策协调联动方面,通过财政资金对扶贫小额信贷予以贴息支持,建立风险补偿金。在金融机构与地方党委政府协调联动方面,推动建立县乡村金融扶贫综合服务体系,银行保险基层机构和基层党组织开展“双基联动”,为扶贫小额信贷引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等基层力量。在信贷与保险、担保协调联动方面,由政府出资为贫困户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和产业自然灾害险,分担扶贫小额信贷风险。
七是统筹平衡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和风险防范,促进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银行机构在做到“应贷尽贷”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内部审批流程,严格审查,严格把关。监管部门、扶贫部门建立扶贫小额信贷监测通报机制,定期不定期分析研究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目前,扶贫小额信贷逾期贷款率不到1%,显著低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八是融资与融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开办“农村金融夜校”、视频直播、线上培训课程、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大力宣传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提高贫困群众金融理念和信用意识。在贫困地区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和评定工作,营造“守信获益、失信受限”的氛围,推动形成向上向善讲文明的社会好风尚,帮助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图片来自人民网)
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扶贫协调处处长 陈元浩
□记者 胡杨
11月12日,在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中国银行保险报》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扶贫协调处处长陈元浩指出,穷人贷款难贷款贵是历史性、世界性难题,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解决的问题,由银保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开展的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则在解决贫困人口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成为全球减贫样板。
陈元浩表示,自2014年开展工作以来,扶贫小额信贷目前已成为金融扶贫的“金字招牌”。具体来说,扶贫小额信贷是精准扶贫信贷产品,政策要点是“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过去6年来,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超过5000亿元,惠及贫困户1200多万户次,覆盖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0%以上。国务院扶贫办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开展的抽样调查显示,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户增收的贡献率达到12.4%。
陈元浩总结了一系列抓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主要经验,具体来说: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狠抓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政治责任落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金融扶贫工作的领导,以党建引领和助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责任到部门、到人员、到岗位,形成齐抓共管、守土尽责、执行有力的良好局面。
二是完善扶贫小额信贷顶层设计,深入扎实推动工作开展。2014年以来,银保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先后联合印发了5份关于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文件,以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稳定脱贫为始终不变的理念和原则,明确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要点、工作举措、风险防范、职责分工等,一脉相承,有机联系,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优化有关政策。
三是强化监管引领和激励约束,不断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机制。一方面,监管部门实施扶贫小额信贷主责任银行制度,确保每个乡镇落实一家主责任银行,并在机构设立、产品研发、考核评价、资金运用等方面对银行机构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差异化监管。推动人民银行对银行机构予以扶贫再贷款、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支持,协调财政部门实施财税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银行机构切实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投入力度,强化组织保障,努力做到应贷尽贷。
四是以支持扶贫产业发展为统领,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主线。扶贫不扶懒,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目的就是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鼓励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双手稳定脱贫、勤劳致富,实现支持一个产业、繁荣一片区域、带富一方百姓的联动效应。
五是深入践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聚焦聚力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支持对象精准——精准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支持产业精准——精准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措施精准——缺生产资金就予以贷款支持,缺生产技能就组织开展培训,缺市场销路就通过消费扶贫帮助销售。贷款发放精准——根据贫困户的产业规模、产业周期、还款能力等精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贷款使用精准——银行机构联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监测指导,及时准确掌握贷款使用情况。贷款收益精准——对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发展产业收益情况进行量化统计,算明白账、算精细账。
六是充分发挥多方合力,努力提升扶贫小额信贷质效。在金融扶贫政策与财政扶贫政策协调联动方面,通过财政资金对扶贫小额信贷予以贴息支持,建立风险补偿金。在金融机构与地方党委政府协调联动方面,推动建立县乡村金融扶贫综合服务体系,银行保险基层机构和基层党组织开展“双基联动”,为扶贫小额信贷引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等基层力量。在信贷与保险、担保协调联动方面,由政府出资为贫困户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和产业自然灾害险,分担扶贫小额信贷风险。
七是统筹平衡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和风险防范,促进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银行机构在做到“应贷尽贷”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内部审批流程,严格审查,严格把关。监管部门、扶贫部门建立扶贫小额信贷监测通报机制,定期不定期分析研究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目前,扶贫小额信贷逾期贷款率不到1%,显著低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八是融资与融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开办“农村金融夜校”、视频直播、线上培训课程、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大力宣传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提高贫困群众金融理念和信用意识。在贫困地区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和评定工作,营造“守信获益、失信受限”的氛围,推动形成向上向善讲文明的社会好风尚,帮助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图片来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