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鹏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重事后治疗、轻事前预防”的误区,众多医疗机构朝“大而全”和“高精尖”方向发展,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医疗和卫生两大体系之间出现裂痕。譬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疗机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发挥得并不明显,公共医疗卫生资源濒于挤兑状态,远无法满足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的防控需求。
此外,疫情防控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多元化参与不足。譬如,为遏制疫情扩散,免除群众的后顾之忧,政府及时出台了“两个确保”政策,承诺确诊及疑似患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由政府兜底保障。在疫情冲击下,经济下滑、减税降费等因素造成地方财政收入下降,此时又有突发的大额防疫支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骤增。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较大程度上还是依靠“政府财政兜底为主、民间捐款为辅”的救济模式,很难满足城市巨灾风险的损失补偿需求。
保险业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保险业是最精巧的社会“稳定器”,用保险来促进公共卫生风险的“全周期管理”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以“保险+科技”促进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发展。保险业要积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实现从单一的理赔支付向主动的健康管理角色转变。同时,提供健康指标监测、用药指导、生活方式干预、紧急事件预警等优质健康服务,实现疾病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
第二,构造保险科技生态圈,加强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保险业必须充分依托科技力量,打造“保险+科技+健康”的生态圈。积极加强同各级医疗机构的合作,为群众提供线上问诊、远程医疗、智能筛查、健康教育、心理援助等优质服务,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矛盾。政府也要积极购买商业保险服务,推动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多元化供给。
第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巨灾保险机制,减轻财政负担。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具有巨灾属性,已远远超出基本医疗保险及普通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因此,保险业要积极开发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巨灾保险产品,探索巨灾保险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实现巨灾保险证券化,减轻传染病疫情等巨灾事件所导致的公共财政负担。
(作者系法学博士、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保险学院讲师)
□胡鹏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重事后治疗、轻事前预防”的误区,众多医疗机构朝“大而全”和“高精尖”方向发展,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医疗和卫生两大体系之间出现裂痕。譬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疗机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发挥得并不明显,公共医疗卫生资源濒于挤兑状态,远无法满足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的防控需求。
此外,疫情防控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多元化参与不足。譬如,为遏制疫情扩散,免除群众的后顾之忧,政府及时出台了“两个确保”政策,承诺确诊及疑似患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由政府兜底保障。在疫情冲击下,经济下滑、减税降费等因素造成地方财政收入下降,此时又有突发的大额防疫支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骤增。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较大程度上还是依靠“政府财政兜底为主、民间捐款为辅”的救济模式,很难满足城市巨灾风险的损失补偿需求。
保险业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保险业是最精巧的社会“稳定器”,用保险来促进公共卫生风险的“全周期管理”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以“保险+科技”促进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发展。保险业要积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实现从单一的理赔支付向主动的健康管理角色转变。同时,提供健康指标监测、用药指导、生活方式干预、紧急事件预警等优质健康服务,实现疾病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
第二,构造保险科技生态圈,加强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保险业必须充分依托科技力量,打造“保险+科技+健康”的生态圈。积极加强同各级医疗机构的合作,为群众提供线上问诊、远程医疗、智能筛查、健康教育、心理援助等优质服务,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矛盾。政府也要积极购买商业保险服务,推动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多元化供给。
第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巨灾保险机制,减轻财政负担。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具有巨灾属性,已远远超出基本医疗保险及普通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因此,保险业要积极开发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巨灾保险产品,探索巨灾保险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实现巨灾保险证券化,减轻传染病疫情等巨灾事件所导致的公共财政负担。
(作者系法学博士、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保险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