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惠民保”须管理好风险

发布时间:2020-10-12 09:12:42    作者:苏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苏洁

目前,“惠民保”在政府推动下,于多地开花。相关数据显示,从自2015年深圳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到2020年“一城一保”的“惠民保”呈现爆发之势,目前参保人数超2000万,累收保费超10亿元。

为何“惠民保”如此火爆?

首先,普惠性适合各种人群参保。对于没有购买商业医疗险的老人、被商业医疗险拒保或者延期的人群、没有商业险的人群,都可以购买。

其次,作为医保之上、商业保险之下的补充。医保是保而不包,仅仅是基本保障,如果患有大病,医保的救济微乎其微,那么“惠民保”就可以在医保之外多一份保障。

再次,政策鼓励和支持。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鼓励下,作为介于社保和商保之间的补充医疗保障,“惠民保”有望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同时,“惠民保”因其由政府端支持,在多地的“惠民保”设计和运营创新实践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提供数据、渠道等资源。由此,“惠民保”,成为了衔接传统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中间形态,将原先被割裂的医疗资源串联起来。

然而,表面看起来光鲜的“惠民保”,在实际发展中并非一帆风顺。从相关资料可以看出,经历了5年发展历程的“惠民保”,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盈利较高和亏损较高的情况。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盈利较高,惠民属性会被质疑;如果亏损较多,则保险公司持续提供保障的动力不足,将面临无法续保的问题。

近日,有媒体曝出,一些城市此前推出的“惠民保”出现因个别保险公司的退出,而导致产品无法继续运营的问题。

而在今年6月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就三峡人寿违规销售产品组合情况进行了通报。通报显示,三峡人寿“三峡惠民保”产品组合销售规则不合理,且在销售过程中发现相关风险后未及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截至2020年4月20日,已售产品组合中主附险的件均保额比例为1∶46,严重背离附加险从属于主险的基本设计原则,同时“重疾+两全”的产品组合严重异化为理财产品。背离了保险保障的本质。基于违规行为,银保监会对三峡人寿采取禁止新产品备案六个月的监管措施,并要求三峡人寿立即开展中介渠道业务清理整顿工作。

如此来看,“惠民保”是否也难以避免停售的风险?

9月30日,在新浪财经、慧保天下主办的“激辩惠民保”保险云端对话中,360保险副总裁兼总精算师张利凯表示,“惠民保”本质上是一个保险产品,要符合基本的保险原理和运营规律,切实发挥保险经营主体的专业能力,控制好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才能使“惠民保”更持久的为民众服务,风险管理是保险专业价值的集中体现,更是“惠民保”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

从产品性质来看,“惠民保”是个人支付,属于商业保险属性;从风险性来看,“惠民保”要做得更久,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对风险的判断很重要,这也考验了承保机构和参与平台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能力。

那么,如何避免停售的风险?

从目前“惠民保”的运营来看,由于人群覆盖面较广、门槛较低,所发生的风险尚存不确定性,可能面临保费和保额以及匹配的服务是否成正比的问题。因此,目前多数“惠民保”都是多家保险公司参与进来,形成“共保” 模式,以此来平摊风险。

与此同时,各地“惠民保”的运营模式各具特色。一般为当地政府主导,保险公司参保,保险中介代理销售,科技公司、医疗机构提供技术以及附加服务支持。比如,近日,山东省淄博市推出了“淄博齐惠保”,医疗保障局指导、淄博银保监分局监督,腾讯微保作为合作平台,联合12家保险公司共同推出。但也有科技公司主导,多家保险公司参与的模式。比如,360保险联合泰康在线、国寿财险、众安在线、中华联合财险、众惠相互财险、永诚财险、大家养老保险等7家公司共同推出360“湖北城惠保”。

由此来看,谁来主导发起,谁手里就握有资源。“惠民保”就如同一个生态链条,链条上不同组织扮演各自的角色,发挥各自的功能,而核心则依靠保险科技来带动。

可以预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日渐成熟,“惠民保”的相关数据识别以及投保用户画像将会越来越精准,而“惠民保”的生态链条也会日益壮大。


记者观察:“惠民保”须管理好风险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0-12

□记者 苏洁

目前,“惠民保”在政府推动下,于多地开花。相关数据显示,从自2015年深圳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到2020年“一城一保”的“惠民保”呈现爆发之势,目前参保人数超2000万,累收保费超10亿元。

为何“惠民保”如此火爆?

首先,普惠性适合各种人群参保。对于没有购买商业医疗险的老人、被商业医疗险拒保或者延期的人群、没有商业险的人群,都可以购买。

其次,作为医保之上、商业保险之下的补充。医保是保而不包,仅仅是基本保障,如果患有大病,医保的救济微乎其微,那么“惠民保”就可以在医保之外多一份保障。

再次,政策鼓励和支持。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鼓励下,作为介于社保和商保之间的补充医疗保障,“惠民保”有望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同时,“惠民保”因其由政府端支持,在多地的“惠民保”设计和运营创新实践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提供数据、渠道等资源。由此,“惠民保”,成为了衔接传统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中间形态,将原先被割裂的医疗资源串联起来。

然而,表面看起来光鲜的“惠民保”,在实际发展中并非一帆风顺。从相关资料可以看出,经历了5年发展历程的“惠民保”,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盈利较高和亏损较高的情况。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盈利较高,惠民属性会被质疑;如果亏损较多,则保险公司持续提供保障的动力不足,将面临无法续保的问题。

近日,有媒体曝出,一些城市此前推出的“惠民保”出现因个别保险公司的退出,而导致产品无法继续运营的问题。

而在今年6月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就三峡人寿违规销售产品组合情况进行了通报。通报显示,三峡人寿“三峡惠民保”产品组合销售规则不合理,且在销售过程中发现相关风险后未及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截至2020年4月20日,已售产品组合中主附险的件均保额比例为1∶46,严重背离附加险从属于主险的基本设计原则,同时“重疾+两全”的产品组合严重异化为理财产品。背离了保险保障的本质。基于违规行为,银保监会对三峡人寿采取禁止新产品备案六个月的监管措施,并要求三峡人寿立即开展中介渠道业务清理整顿工作。

如此来看,“惠民保”是否也难以避免停售的风险?

9月30日,在新浪财经、慧保天下主办的“激辩惠民保”保险云端对话中,360保险副总裁兼总精算师张利凯表示,“惠民保”本质上是一个保险产品,要符合基本的保险原理和运营规律,切实发挥保险经营主体的专业能力,控制好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才能使“惠民保”更持久的为民众服务,风险管理是保险专业价值的集中体现,更是“惠民保”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

从产品性质来看,“惠民保”是个人支付,属于商业保险属性;从风险性来看,“惠民保”要做得更久,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对风险的判断很重要,这也考验了承保机构和参与平台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能力。

那么,如何避免停售的风险?

从目前“惠民保”的运营来看,由于人群覆盖面较广、门槛较低,所发生的风险尚存不确定性,可能面临保费和保额以及匹配的服务是否成正比的问题。因此,目前多数“惠民保”都是多家保险公司参与进来,形成“共保” 模式,以此来平摊风险。

与此同时,各地“惠民保”的运营模式各具特色。一般为当地政府主导,保险公司参保,保险中介代理销售,科技公司、医疗机构提供技术以及附加服务支持。比如,近日,山东省淄博市推出了“淄博齐惠保”,医疗保障局指导、淄博银保监分局监督,腾讯微保作为合作平台,联合12家保险公司共同推出。但也有科技公司主导,多家保险公司参与的模式。比如,360保险联合泰康在线、国寿财险、众安在线、中华联合财险、众惠相互财险、永诚财险、大家养老保险等7家公司共同推出360“湖北城惠保”。

由此来看,谁来主导发起,谁手里就握有资源。“惠民保”就如同一个生态链条,链条上不同组织扮演各自的角色,发挥各自的功能,而核心则依靠保险科技来带动。

可以预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日渐成熟,“惠民保”的相关数据识别以及投保用户画像将会越来越精准,而“惠民保”的生态链条也会日益壮大。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