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提升经营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加强应急融资管理;银行提升不良处置及风险抵补能力,严格执行监管规定、产业政策,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考核机制;地方政府加大金融生态治理力度,扩大对小微企业的担保基金,与银行共担风险。
□王小韦 张辉 帅玲
实体经济代表者企业和金融代表者银行携手搭建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机制,是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载体。构建银企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提高企业抵御综合风险能力,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促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经济将进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新冠肺炎疫情使上半年中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尽管我国迅速控制了疫情,复工复产逐步推进,GDP出现“V型”反弹,二季度已转负为正,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但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一是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国内经济供给端改善快于需求端,短期利好经济稳定,长期可能造成供大于求、压制PPI同比增速等不利局面。二是出口面临挑战。受疫情影响,国外需求疲弱,加之个别主要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加剧,也导致外需进一步萎缩,加大复工达产的不确定性,并促使制造业投资承压趋高。
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一是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依然面临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等诸多生存难题,还需要持续“输血”。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以及针对我国企业的科技战还在加码,后疫情时代的我国市场和疫情中的全球市场存在着不匹配的问题,从而可能导致我国企业面临国内市场动力不足、全球市场充满阻碍的双重压力。
银行面临风险压力。一是信贷资产质量下迁压力增大。一方面部分企业倒闭导致信用风险凸显,贷款五级分类形态向下迁徙;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复工复产后仍经营困难,临时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后可能难以足额还本付息,增加了潜在风险。二是利润进一步收窄。一方面银行在让渡利润来核销贷款的同时需要防范核销率上升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政策利率下调带动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及净息差下行,净息差降低和让利的整体趋势导致银行盈利能力下降。
后疫情时代构建银企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抓好“六稳”工作、完成“六保”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具有高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政策导向
助推复工复产。一方面通过多种监管政策对中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对于那些依然需要“输血”的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未来仍将加大精准帮扶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确保了其资金流动性;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银行合理让利。今年5月,银保监会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 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各环节收费与管理,维护企业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金融机构减费让利工作,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通过包括下调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约占2019年中国金融业税后利润2.9万亿(数据来自苏宁金融研究院)的一半以上。
促进企业发展。加大了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供应的税收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加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出台扩大汽车消费的税收政策,完善出口退税等稳外贸税收支持政策,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医保费用,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对前期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
三大路径
企业。一是开源,一方面提升经营水平,加强市场调研和技术革新,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加强市场营销,扩大产品销售,缓释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二是节流,一方面降低经营成本,聚焦结果,简化过程,减少浪费;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减少固定资本占比,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经营效率,提升效益。三是加强应急融资管理,综合运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应收账款保理、应收票据贴现、股东紧急借款、上下游产业链融资、政策性贷款等多种手段规范资金募集,提升重大冲击下的生存能力。
银行。一是提升不良处置及风险抵补能力。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创新处置方式,提升处置效率;为应对不良反弹,增加拨备计提。二是严格执行监管规定、产业政策,提升民营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降低利润预期,合理让利。三是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考核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化改革。
地方政府。一是在金融生态治理上不断加大力度,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切实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二是扩大对小微企业的担保基金,与银行共担风险;三是对低利率贷款进行贴息。建议监管部门在资本补充方面,一是建议研究出台再融资支持政策,支持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二是建议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升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效率。三是鼓励资本工具创新,扩大合格投资者范围。四是加大逆周期资本监管工具使用。在不良资产方面,一是放开个贷领域不良资产转让;二是进一步放宽不良贷款的转让调节。建议税务部门进一步优化完善金融业务税收的政策,建议降低境外发行资本工具的税收成本。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机构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也有助于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充分、清醒地认识到服务好民营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千方百计构建银企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同兴共荣,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银保监局)
企业提升经营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加强应急融资管理;银行提升不良处置及风险抵补能力,严格执行监管规定、产业政策,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考核机制;地方政府加大金融生态治理力度,扩大对小微企业的担保基金,与银行共担风险。
□王小韦 张辉 帅玲
实体经济代表者企业和金融代表者银行携手搭建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机制,是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载体。构建银企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提高企业抵御综合风险能力,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促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经济将进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新冠肺炎疫情使上半年中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尽管我国迅速控制了疫情,复工复产逐步推进,GDP出现“V型”反弹,二季度已转负为正,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但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一是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国内经济供给端改善快于需求端,短期利好经济稳定,长期可能造成供大于求、压制PPI同比增速等不利局面。二是出口面临挑战。受疫情影响,国外需求疲弱,加之个别主要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加剧,也导致外需进一步萎缩,加大复工达产的不确定性,并促使制造业投资承压趋高。
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一是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依然面临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等诸多生存难题,还需要持续“输血”。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以及针对我国企业的科技战还在加码,后疫情时代的我国市场和疫情中的全球市场存在着不匹配的问题,从而可能导致我国企业面临国内市场动力不足、全球市场充满阻碍的双重压力。
银行面临风险压力。一是信贷资产质量下迁压力增大。一方面部分企业倒闭导致信用风险凸显,贷款五级分类形态向下迁徙;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复工复产后仍经营困难,临时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后可能难以足额还本付息,增加了潜在风险。二是利润进一步收窄。一方面银行在让渡利润来核销贷款的同时需要防范核销率上升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政策利率下调带动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及净息差下行,净息差降低和让利的整体趋势导致银行盈利能力下降。
后疫情时代构建银企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抓好“六稳”工作、完成“六保”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具有高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政策导向
助推复工复产。一方面通过多种监管政策对中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对于那些依然需要“输血”的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未来仍将加大精准帮扶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确保了其资金流动性;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银行合理让利。今年5月,银保监会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 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各环节收费与管理,维护企业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金融机构减费让利工作,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通过包括下调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约占2019年中国金融业税后利润2.9万亿(数据来自苏宁金融研究院)的一半以上。
促进企业发展。加大了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供应的税收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加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出台扩大汽车消费的税收政策,完善出口退税等稳外贸税收支持政策,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医保费用,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对前期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
三大路径
企业。一是开源,一方面提升经营水平,加强市场调研和技术革新,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加强市场营销,扩大产品销售,缓释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二是节流,一方面降低经营成本,聚焦结果,简化过程,减少浪费;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减少固定资本占比,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经营效率,提升效益。三是加强应急融资管理,综合运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应收账款保理、应收票据贴现、股东紧急借款、上下游产业链融资、政策性贷款等多种手段规范资金募集,提升重大冲击下的生存能力。
银行。一是提升不良处置及风险抵补能力。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创新处置方式,提升处置效率;为应对不良反弹,增加拨备计提。二是严格执行监管规定、产业政策,提升民营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降低利润预期,合理让利。三是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考核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化改革。
地方政府。一是在金融生态治理上不断加大力度,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切实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二是扩大对小微企业的担保基金,与银行共担风险;三是对低利率贷款进行贴息。建议监管部门在资本补充方面,一是建议研究出台再融资支持政策,支持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二是建议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升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效率。三是鼓励资本工具创新,扩大合格投资者范围。四是加大逆周期资本监管工具使用。在不良资产方面,一是放开个贷领域不良资产转让;二是进一步放宽不良贷款的转让调节。建议税务部门进一步优化完善金融业务税收的政策,建议降低境外发行资本工具的税收成本。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机构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也有助于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充分、清醒地认识到服务好民营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千方百计构建银企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同兴共荣,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银保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