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科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保险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关键领域改革持续深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明显成效。资产负债管理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资产负债管理也是保险集团确保稳健经营、守牢风险底线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保险集团要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和长期稳定资金。
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伦敦公平人寿保险协会的 William Morgan (1880)提出保险机构需要保持充足准备金以覆盖未来的负债,可以认为是资产负债管理思想的萌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实践已有较长历史,特别是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经过多年实践,从最初保持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性”平衡的手段,已逐步发展到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的核心工具。但就保险业而言,资产负债管理的实践仍处在探索之中。
21世纪以后,部分保险集团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对保险资金进行集中化、专业化的投资运用管理,资产负债匹配逐步受到业界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业务产品创新不断加快,保险业在资产端与负债端的业务结构和风险特征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为树立稳健审慎的经营文化,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监管部门从行业现状出发,于2018年、2019年先后出台了《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1-5号)》(《监管规则》)和《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初步构建起我国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的监管制度体系。通过对保险公司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鼓励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好的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范围、模式、比例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先行先试。这些政策对于保险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推动回归保障本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仍面临不少挑战
《暂行办法》和《监管规则》填补了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的空白。但在保险集团层面,尚没有明确的监管制度和规则,相关工作仍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中,保险集团日益重视资产负债管理,在管理体系建设、数据平台和模型建设、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和尝试,形成了集中管控、共同管控、分散管控等多种集团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但还没有形成可以遵循的统一模式和样板。总体上,当前我国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还面临不少挑战:
一是长期利率中枢下行给资产负债管理带来较大压力。在劳动力供给下降和资本需求降低的双重约束下,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中长期维持震荡下行或将是较大概率事件,长期利率中枢也很可能呈现下行趋势,保险资金配置难度显著加大。在此背景下,保险集团不仅需要应对投资收益率下滑带来的成本收益错配风险,还将面临久期错配风险,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保险集团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是资产负债管理在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角色划分和定位尚不清晰。与银行业一级法人的结构不同,我国保险集团大多是集团-子公司两级法人。同时,由于寿险子公司、财产险子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等子公司业务特性和复杂程度不同,各子公司面临的资产负债管理要求及管理重点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既满足这些差异化的管理要求,又满足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的整体要求,是完善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是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及行动还未贯穿到经营管理各环节。一方面,从实践来看,保险资产负债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更多工作还是从满足监管的角度出发,就资产负债谈资产负债,资产负债管理还没有完全嵌入经营管理、价值管理的全流程、全链条。另一方面,资产端与负债端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险产品定价与资产管理“两张皮”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四是资产负债管理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在队伍建设方面,资产负债管理涉及的业务条线多,部分保险集团的资产负债管理人员处于兼职或半兼职的状态,迫切需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系统建设方面,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平台架构支撑不足,数据平台多存在口径不一、定义标准不明、存量数据不齐全、集团与子公司系统对接不畅通等问题。在模型建设方面,资产负债管理技术模型也还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及参考标准。
着力推动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不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功能。良好的资产负债管理是确保保险集团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也是发挥风险保障功能的必要条件。因此,保险集团要发挥好资产负债管理在促进稳健经营,守牢风险底线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和长期稳定资金。
(一)进一步明确对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的目标
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已对保险集团层面的关联交易、风险集中度及公司治理等风险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因此,未来对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的监管,可以考虑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防范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二是如何引导保险集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三是如何发挥集团在统筹协调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上,特别是协调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关系上的作用。此外,从防范“利差损”风险的角度,建议将引导保险集团缩小久期缺口,作为对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的重点之一。
(二)结合集团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式
保险集团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与治理架构和管控模式密切相关。目前,实务界还没有形成一个通用的“最佳模式”,保险集团对资产负债管理的定位往往基于集团的战略定位和管理能力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化。各保险集团可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集团整体管控模式、分权与集权程度、战略目标、企业文化等,选取最适合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
(三)推动集团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设,形成良性联动
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设日益受到重视。部分保险集团已设立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相关管理部门、常设秘书处等一系列配套管理机构,减少了资产端与负债端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了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决策互动和信息共享。对于尚未构建相应体系的保险集团,建议自上而下进行体系建设,加强组织保障,更好地促进资产端和负债端之间的沟通联动。
(四)夯实资产负债管理基础,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一是不断充实优化专业人才队伍,为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人才保障。二是学习借鉴行业及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计量模型,优化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以专业工具和IT技术赋能资产负债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三是深入研究新金融工具准则、新保险合同准则、“偿二代”二期等重大政策变化对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完善应对策略,更好发挥资产负债管理在促进稳健经营,发挥风险保障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廷科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保险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关键领域改革持续深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明显成效。资产负债管理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资产负债管理也是保险集团确保稳健经营、守牢风险底线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保险集团要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和长期稳定资金。
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伦敦公平人寿保险协会的 William Morgan (1880)提出保险机构需要保持充足准备金以覆盖未来的负债,可以认为是资产负债管理思想的萌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实践已有较长历史,特别是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经过多年实践,从最初保持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性”平衡的手段,已逐步发展到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的核心工具。但就保险业而言,资产负债管理的实践仍处在探索之中。
21世纪以后,部分保险集团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对保险资金进行集中化、专业化的投资运用管理,资产负债匹配逐步受到业界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业务产品创新不断加快,保险业在资产端与负债端的业务结构和风险特征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为树立稳健审慎的经营文化,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监管部门从行业现状出发,于2018年、2019年先后出台了《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1-5号)》(《监管规则》)和《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初步构建起我国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的监管制度体系。通过对保险公司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鼓励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好的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范围、模式、比例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先行先试。这些政策对于保险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推动回归保障本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仍面临不少挑战
《暂行办法》和《监管规则》填补了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的空白。但在保险集团层面,尚没有明确的监管制度和规则,相关工作仍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中,保险集团日益重视资产负债管理,在管理体系建设、数据平台和模型建设、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和尝试,形成了集中管控、共同管控、分散管控等多种集团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但还没有形成可以遵循的统一模式和样板。总体上,当前我国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还面临不少挑战:
一是长期利率中枢下行给资产负债管理带来较大压力。在劳动力供给下降和资本需求降低的双重约束下,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中长期维持震荡下行或将是较大概率事件,长期利率中枢也很可能呈现下行趋势,保险资金配置难度显著加大。在此背景下,保险集团不仅需要应对投资收益率下滑带来的成本收益错配风险,还将面临久期错配风险,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保险集团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是资产负债管理在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角色划分和定位尚不清晰。与银行业一级法人的结构不同,我国保险集团大多是集团-子公司两级法人。同时,由于寿险子公司、财产险子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等子公司业务特性和复杂程度不同,各子公司面临的资产负债管理要求及管理重点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既满足这些差异化的管理要求,又满足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的整体要求,是完善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是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及行动还未贯穿到经营管理各环节。一方面,从实践来看,保险资产负债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更多工作还是从满足监管的角度出发,就资产负债谈资产负债,资产负债管理还没有完全嵌入经营管理、价值管理的全流程、全链条。另一方面,资产端与负债端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险产品定价与资产管理“两张皮”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四是资产负债管理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在队伍建设方面,资产负债管理涉及的业务条线多,部分保险集团的资产负债管理人员处于兼职或半兼职的状态,迫切需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系统建设方面,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平台架构支撑不足,数据平台多存在口径不一、定义标准不明、存量数据不齐全、集团与子公司系统对接不畅通等问题。在模型建设方面,资产负债管理技术模型也还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及参考标准。
着力推动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不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功能。良好的资产负债管理是确保保险集团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也是发挥风险保障功能的必要条件。因此,保险集团要发挥好资产负债管理在促进稳健经营,守牢风险底线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和长期稳定资金。
(一)进一步明确对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的目标
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已对保险集团层面的关联交易、风险集中度及公司治理等风险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因此,未来对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的监管,可以考虑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防范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二是如何引导保险集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三是如何发挥集团在统筹协调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上,特别是协调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关系上的作用。此外,从防范“利差损”风险的角度,建议将引导保险集团缩小久期缺口,作为对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的重点之一。
(二)结合集团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式
保险集团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与治理架构和管控模式密切相关。目前,实务界还没有形成一个通用的“最佳模式”,保险集团对资产负债管理的定位往往基于集团的战略定位和管理能力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化。各保险集团可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集团整体管控模式、分权与集权程度、战略目标、企业文化等,选取最适合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
(三)推动集团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设,形成良性联动
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设日益受到重视。部分保险集团已设立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相关管理部门、常设秘书处等一系列配套管理机构,减少了资产端与负债端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了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决策互动和信息共享。对于尚未构建相应体系的保险集团,建议自上而下进行体系建设,加强组织保障,更好地促进资产端和负债端之间的沟通联动。
(四)夯实资产负债管理基础,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一是不断充实优化专业人才队伍,为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人才保障。二是学习借鉴行业及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计量模型,优化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以专业工具和IT技术赋能资产负债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三是深入研究新金融工具准则、新保险合同准则、“偿二代”二期等重大政策变化对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完善应对策略,更好发挥资产负债管理在促进稳健经营,发挥风险保障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