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八个重要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0-02-11 08:42:3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小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支撑就业、稳定增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保险机构必须坚持回归本源,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业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宗良 杜盈初

新年伊始,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银行业和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勾勒出蓝图,为各级监管部门和各银行保险机构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银行业和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完善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本文围绕未来我国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八个着力点进行分析。

多措并举落实高质量发展目标

《意见》提出了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对金融机构体系、产品体系、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做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不适应的矛盾日益明显,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努力推动实现银行业和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应有之义。这个目标是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相衔接的,既宏大、也可行。各级监管部门与各银行保险机构的工作,都应当围绕实现总体目标及路径而展开。

不同机构应坚持差异化定位、特色定位

《意见》指出,要推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这种安排有利于实现在总体目标一致的同时又保持金融机构各自的特色,实现金融机构和服务对象的“门当户对”。这要求各类银行保险机构都归其位、负其责、尽其能。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薄弱环节;大中型银行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着力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股份制银行实现特色化经营;增强地方中小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城商行重点服务地方经济和小微企业;农商行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稳妥推进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试点。强化保险机构的风险保障功能。保险机构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稳定器”的作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和长期稳定资金。

健全与直接融资实现对接的有效途径

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意见》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健全与直接融资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成功服务了工业化时代,未来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直接融资应在服务数字化时代发挥重要作用。优化融资结构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有效发挥理财、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末,我国住户本币存款余额已达79.78万亿元。推动居民的巨额储蓄转变为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既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又能够为居民带来更高收益。要实现安全高效的转化,不是让储蓄资金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而是由机构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这需要银行保险机构提供配套支持。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机构等都是未来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加大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本次《意见》强调,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制造业是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动力和支撑。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始终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银行机构要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投放,积极开发相关产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大型银行要重点提升服务制造业的战略层级,夯实服务制造业“愿贷、敢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保险机构应充分发挥保险投资基金作用,大力支持国家战略,助力产业链水平的高质量提升。

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是《意见》的重要指导思想。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工作。中小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支撑就业、稳定增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保险机构必须坚持回归本源,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业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意见》指出,银行和保险机构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强化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资源保障,重点纾解有市场前景企业的流动性困难。要加大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设法进一步降低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以科技赋能转变发展方式

《意见》将“坚持科技赋能”提升到基本原则的新高度。金融科技不仅局限于为金融业务提供技术支持,更是推动金融机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有利于银行保险机构降低服务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挖掘客户需求、扩大服务范围。增强金融产品创新的科技支撑,能够更好实现“普”与“惠”的结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大型银行要站在技术发展变革的潮头,努力打造未来,才能保持优势地位。同时金融机构须重视数据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推动金融科技持续稳健发展。

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意见》明确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是其受益者,更是坚定的推动者。深化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有利于提高机构的运行效率,促进结构优化,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机构准入开放,到业务准入开放,再到市场开放,我国的金融开放步履不停,一系列举措成效卓著。未来应积极稳妥推动金融开放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既要放宽外资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业务范围,吸引先进的国际专业机构进入境内市场,又要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在境外有序发展,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要通过开放引入竞争,为金融改革助力。要统筹利用好国内外两大金融市场,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意见》从多个方面对“精准有效防范化解银行保险体系各类风险”提出了要求。2020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防范系统性风险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要积极稳妥推进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灵活运用多种模式。要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防止死灰复燃。要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坚决落实“房住不炒”要求,有序退出“僵尸企业”。要大力整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打防结合、标本兼治。要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完善应对预案。《意见》还提出,要“加强金融监管和廉洁金融建设”,这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环节。要加快推进监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监管合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监管队伍。要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防止旧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我们期待,2020年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不惧暗礁,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在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宗良系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杜盈初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硕士生)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八个重要着力点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2-11

中小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支撑就业、稳定增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保险机构必须坚持回归本源,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业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宗良 杜盈初

新年伊始,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银行业和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勾勒出蓝图,为各级监管部门和各银行保险机构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银行业和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完善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本文围绕未来我国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八个着力点进行分析。

多措并举落实高质量发展目标

《意见》提出了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对金融机构体系、产品体系、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做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不适应的矛盾日益明显,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努力推动实现银行业和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应有之义。这个目标是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相衔接的,既宏大、也可行。各级监管部门与各银行保险机构的工作,都应当围绕实现总体目标及路径而展开。

不同机构应坚持差异化定位、特色定位

《意见》指出,要推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这种安排有利于实现在总体目标一致的同时又保持金融机构各自的特色,实现金融机构和服务对象的“门当户对”。这要求各类银行保险机构都归其位、负其责、尽其能。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薄弱环节;大中型银行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着力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股份制银行实现特色化经营;增强地方中小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城商行重点服务地方经济和小微企业;农商行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稳妥推进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试点。强化保险机构的风险保障功能。保险机构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稳定器”的作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和长期稳定资金。

健全与直接融资实现对接的有效途径

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意见》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健全与直接融资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成功服务了工业化时代,未来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直接融资应在服务数字化时代发挥重要作用。优化融资结构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有效发挥理财、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末,我国住户本币存款余额已达79.78万亿元。推动居民的巨额储蓄转变为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既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又能够为居民带来更高收益。要实现安全高效的转化,不是让储蓄资金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而是由机构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这需要银行保险机构提供配套支持。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机构等都是未来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加大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本次《意见》强调,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制造业是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动力和支撑。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始终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银行机构要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投放,积极开发相关产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大型银行要重点提升服务制造业的战略层级,夯实服务制造业“愿贷、敢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保险机构应充分发挥保险投资基金作用,大力支持国家战略,助力产业链水平的高质量提升。

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是《意见》的重要指导思想。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工作。中小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支撑就业、稳定增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保险机构必须坚持回归本源,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业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意见》指出,银行和保险机构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强化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资源保障,重点纾解有市场前景企业的流动性困难。要加大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设法进一步降低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以科技赋能转变发展方式

《意见》将“坚持科技赋能”提升到基本原则的新高度。金融科技不仅局限于为金融业务提供技术支持,更是推动金融机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有利于银行保险机构降低服务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挖掘客户需求、扩大服务范围。增强金融产品创新的科技支撑,能够更好实现“普”与“惠”的结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大型银行要站在技术发展变革的潮头,努力打造未来,才能保持优势地位。同时金融机构须重视数据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推动金融科技持续稳健发展。

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意见》明确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是其受益者,更是坚定的推动者。深化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有利于提高机构的运行效率,促进结构优化,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机构准入开放,到业务准入开放,再到市场开放,我国的金融开放步履不停,一系列举措成效卓著。未来应积极稳妥推动金融开放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既要放宽外资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业务范围,吸引先进的国际专业机构进入境内市场,又要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在境外有序发展,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要通过开放引入竞争,为金融改革助力。要统筹利用好国内外两大金融市场,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意见》从多个方面对“精准有效防范化解银行保险体系各类风险”提出了要求。2020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防范系统性风险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要积极稳妥推进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灵活运用多种模式。要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防止死灰复燃。要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坚决落实“房住不炒”要求,有序退出“僵尸企业”。要大力整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打防结合、标本兼治。要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完善应对预案。《意见》还提出,要“加强金融监管和廉洁金融建设”,这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环节。要加快推进监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监管合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监管队伍。要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防止旧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我们期待,2020年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不惧暗礁,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在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宗良系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杜盈初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硕士生)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