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险企应注重防控流动性风险

发布时间:2017-06-14 10:42:49    作者:马向东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马向东

流动性风险是指保险企业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及时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支付到期债务或履行其他支付义务的风险。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是偿二代的核心监管指标之一,也是寿险公司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保险业正处在回归风险保障、强化保险监管、维护金融安全的过程中,在保险企业的经营中,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保险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在增加,其中非上市人身险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备受关注。

中小险企面临中短期流动性压力

(一)退保金额考验险企的流动性

退保金是影响寿险公司流动性的重要指标。截至2017年4月30日,有73家发布了2016年年报。从退保金数据情况看,其中33家寿险公司退保金同比增长,有19家寿险公司退保金同比增长超过50%,全行业退保金超过4000亿元,占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20%。超过4000亿元的退保金直接考验着保险公司的流动性,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将面对中短期流动性压力,怎样有效防控流动性风险是个严峻的课题。并且退保增加会导致后端成本增加,需要险企加以关注。

(二)满期给付高峰期到来让险企流动性承压

当前,保险业面临满期给付高峰期,有的经营激进型保险公司存在的流动性风险隐患尤为严重。2017年一季度亏损的保险公司大都在其偿付能力报告中提到,因部分已销售的中短存续期产品有效保单在该年逐渐进入兑付时限,导致该年二、三季度出现现金流小于0的情况。而且中短存续期产品需要负担较高的渠道手续费用,也会增加支出。还有少数保险公司管控无力、治理失效,很容易爆发流动性风险。

(三)保费规模下降使险企面临流动性风险

2016年,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在规模保费中占比超过70%的寿险公司有10家,这些公司几乎都面临规模保费下降,新增保费不足,而退保大幅增加的压力,将很可能出现现金流为负的情形。还有某寿险公司在自测压力情景下,保费收入大幅度下降,退保支出大幅度上升,同时假设预测期内到期的固定收益类资产20%无法收回本息,2017年一季度及二季度净现金流为负,未来全年整体现金流为负。

(四)产品停售、新业务停止影响险企的流动性

被停止开展新业务后,一些保险公司业务开展受到了极大限制,有些已停售的高现价产品,在该年退保金额上占比较大,致使综合退保率指标预警,影响到流动性,企业将面临经营困难。

(五)业务结构失衡造成险企的流动性短缺

“偿二代”新监管体系实施后,一些以资产驱动负债的中小险企,由于业务结构失衡,面临严峻的流动性短缺压力。有些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已接近监管红线。

形成流动性风险要素的成因

(一)退保金增速较快成因

1.险企产品策略导致退保金高增

退保金增速较快与险企的产品策略有较为明显的关系,由于一些寿险公司过去主打的理财型万能险大多采用“长险短做”模式,虽然保单有效期为5年或更长时间,但只在前2-3年收取退保手续费,一旦退保手续费不再收取,众多投保者会选择退保,形成大量“到期型退保”。再就是由于险企账面万能险负债久期较短,险企存在一定程度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

2.消费者退保增多导致退保金增加

一是消费者前几年购买的理财型产品,因近两年来保险公司收益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可能会导致其退保。二是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又有更好、更具备性价比的同款产品出现,要是投保人此时只交了一两年的保费,有可能经过比较选择退保,转而购买更具备性价比的同款产品。三是有的保险产品在搞活动时打折力度大(如有的健康险产品,期交20年保终身,搞活动时买一免一人的年费),让消费者产生该产品不值所交那么多钱的印象,可能导致其退保。四是家庭保障需求发生变化,以前购买的保险不再适合其保障所需,因此退保。五是有些险种、产品在设计上不太合理,不被消费者信任,致使其退保。

3.产品设计变相鼓励退保

一些保险产品,设计之初就有变相鼓励退保的行为,客户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在一年或两年内退保不仅没有损失,而且还有收益,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退保。

4.服务欠佳等导致退保

保费增加、服务欠佳等原因,也会使退保金增加。尤其是服务欠佳,不但成为退保金增加的原因,还损害险企的形象及信誉,会使长期业务的开展受到影响。

(二)满期给付高峰期成因

不少寿险公司业务以中短存续期产品为主,此前已成交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大多为1-2年可快速翻本有收益产品,产品兑付时间为2016年或2017年;随着兑付时间到来,客户兑付量大幅增加,出现满期给付高峰期,致使退保保费大幅提升。前期销售的高现价产品,到期集中退保和满期给付,造成现金流承压。

(三)保费规模下降的影响成因

由于保监会在2016年9月和12月分别对万能险为代表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加以限制,致使一些保险公司在2017年一季度规模保费同比大幅下滑。

(四)产品停售、新业务停止的影响成因

由于中短存续期新政,一些人身险公司无法再销售中短存续期产品,使其净现金流不足或者小于0,导致未来季度其新业务现金流无法弥补退保支出。产品中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因董事会决议无总精算师签字而不符合规定,这两款违规产品被保监会叫停并处罚。这些公司在监管政策下,不能销售产品和开展新业务,必然会对流动性产生影响。

(五)业务结构失衡造成险企流动性短缺成因

保费收入减少或者退保支出增加,呈现出业务结构失衡,会造成流动性短缺。公司目前的业务结构上,传统险产品保单现金流相对较小,再加上未来万能产品较高的退保率预期,预计未来将出现较大现金流缺口。

防范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方法措施

(一)制订有效的流动性应急计划

保监会在2017年4月23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险企“要制订有效的流动性应急计划,特别是对于业务下降、退保和满期给付等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做好资金备付;要制订切实可行的业务发展计划和资金运用计划,充分考虑各项经营活动对公司当前和未来流动性水平的影响,建立与公司业务特点和负债结构相匹配的资产结构,从源头上防范流动性风险……”另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压力、责任和监管要求还被要求传导至股东,定期向股东通报公司流动性风险状况,明确股东对公司流动性风险的责任。

(二)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

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充分考虑产品停售、业务规模下降、退保和满期给付等因素对险企流动性的影响;及时跟踪分析宏观经济、股票市场、证券市场等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密切关注舆论报道,及早识别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的重大风险因素,监测评估其对流动性水平的影响,提早采取措施做好应对。

(三)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要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流动性管理制度机制,完善应急处置机制,风险防范关口前移,强化股东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目前,大部分险企从制度建设方面加强和规范了流动性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应对流动性风险带来的压力。

(四)通过增资等措施应对流动性压力

增资是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的重要方式,一些险企面对可能出现的新业务签单保费急剧下降带来的净现金流压力,将通过增加注册资本金、大力发展长期储蓄型及风险保障型业务、发行资本补充债等方式进行应对。

(五)设计更具内含价值和保障功能的渠道销售产品

目前,在行业大力收缩万能险的背景下,银保渠道售卖高息理财产品不再成为优势,要想继续发挥银保渠道优势,就必须重新设计一套适合当下保障要求的制度,设计好渠道销售产品的内涵价值和保障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银保渠道业务重新增长。

(六)调整负债与资产的结构

解决偿付能力与流动性问题的长久之计,是大力调整业务结构,降低短期万能险产品销售,主推中长期传统险产品,并着力发展期交业务,不断增加负债久期;同时,积极调整负债与资产的结构,优化资产配置,使资产与负债更好地匹配。这就要优先配置流动性较好、安全性较高的资产,比如增加长期股权投资或另类资产投资等,通过减少资本占用来提升偿付能力,从而保证流动性持续充足的需求。

(七)明确转型思路,抓住转变契机

险企要紧跟监管政策,明确业务转型思路:在产品结构上,要从理财型业务转型为保障型业务;在保费结构上,要从趸交业务推动转型为期交业务拉动;在年期结构上,要由短期转型为长期;在渠道结构上,要从以银保渠道为主转型为向个险渠道倾斜。并抓住拥有充裕的现金流和充足的偿付能力所提供的契机,努力进行自身价值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