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发布时间:2017-03-16 07:51:15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钟保平

春风正染绿希望的田野。

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两会精神将在各行各业贯彻落实。其中,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成为重要课题。

实体经济乃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金融改革提出了这个明确要求。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于保险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强音阵阵。落实到保险业,如何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是一篇分量很重的文章。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延续、中国发展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做好这篇大文章的紧迫性不言而喻。

应该看到,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已经迈出有力步伐,并产生明显效果。这种服务实际上是贯穿于第一、二、三产业之中。如: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升级提质,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有力服务“三农”工作;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三去一降一补”;加快科技与保险结合创新试点;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优势,引导保险资金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力度。截至2016年底,保险机构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债权、股权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659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1.7万亿元,主要投向为交通、能源、不动产等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养老等民生建设领域;推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稳步放开,2016年为8.22万家出口企业提供了4167亿美元的风险保障,等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进一步增强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必须坚持“保险业姓保”不动摇,找准保险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的着力点,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要积极探索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新路径,提高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

首先,从国家战略高度,要进一步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战略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要“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此条列入,足见重要。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可继续探索创新相关股权、债权融资模式等。

其次,要进一步加大保险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力度。“双创”激发了生产力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点燃了创业创新的激情。这些“双创”企业多属小微企业。截至目前,信用保证保险服务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和征信机制得以创新,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缓解。但同时还应该认识到,除了通过保险达到信用增级的需求,这些小微企业还有着自身独特的风险管理需求,保险业还应该针对这种保险需求开发独具特色的小微企业保险品种,从根本上提升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其稳健发展。

第三,保险行业可以为促进就业作出贡献。这也是保险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体现。“去产能”将伴随职工的安置,必须创造新的岗位。保险行业可以为促进就业、妥善安置下岗职工贡献力量。因为,从长远发展看,处于朝阳行业的保险业吸纳社会就业前景广阔。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险是吸纳就业的重要产业链。

当然,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险业在基础工作中还要扎实做好服务。保险业要针对实体经济不同领域的风险特点做好保前、保中、保后的全链条风险管理服务,尤其是要做好防灾防损工作。同时,要把防控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实体经济发展关乎经济增长,也关乎就业大计。保险业应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凝神聚气、凝心聚力,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并抓紧抓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