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风已起 云安在——关于建设中国保险云的构想

发布时间:2016-09-19 09:29:47    作者:张则鸣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张则鸣

2014年国务院发布新“国十条”,其中第二十六条明确提出要加强保险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对建设行业基础设施的认识不足、投入不多,已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银行、证券等行业。因此,积极融入大数据潮流和“互联网+”场景,抓紧建设中国保险云,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呼唤和时代的要求!

一、为什么要建设保险云

“云”是互联网经济中的一种比喻说法,代表着网络、计算、数据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和资源的集合。对于保险业来讲,建设保险云迫在眉睫、时不我待。

(一)是顺应互联网经济发展大趋势的需要

保险业是典型的数据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资产数据化、数据资产化态势已逐步形成。在企业经营日趋数据化、消费行为日趋在线化的场景下,必须积极融入发展大势,毫不动摇地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保险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乘风破浪,乘势而上。

(二)是提高行业抵御风险与消费服务能力的需要

现阶段保险业的数据孤岛现象十分明显,很多数据无法汇总、协同起来,难以形成数据合力,阻碍了大数法则在更高层级的实现,削弱了行业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也降低了消费者的服务体验。因此,抓紧集中数据资源,夯实底层基础建设,放大规模和协同效应,就成为保险业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和改善消费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

(三)是推动保险监管转型升级增效的需要

当前保险业改革创新、跨界发展层出不穷,对监管部门切实履责、防范风险、促进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时期要积极开展数据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制度密集型监管,提高监管成效,就必须找到强有力的抓手。只有建成保险云并逐步发挥其重要支撑作用,监管工具箱才能真正完备和强大起来,监管的转型升级增效才能真正实现。

(四)是强化社会管理能力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需要

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安全事故时,“我们的保险在哪里”已经成为了许多政府领导和受害者亲属的第一诉求。保险业建设集中的数据服务平台可以实时查清受害者拥有保险的状态,为决策提供重要支持。而且,政府为公民和各类组织逐步建立起专属数字档案已然是大势所趋,必然需要保险数字档案构成其中一块重要的拼图。

二、建设什么样的保险云

保险云主要应有以下三大定位:

(一)保险行业的数据大仓库

凡是保险经营、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和从其他行业取得的各类数据,是提供云服务的基本颗粒和初始原料,都应当集中到保险云,形成数据仓库。一方面,对收集的数据要开展基本维护,开发基础性数据服务产品;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客户分析、需求甄别、风险识别、产品定价、服务创新和监管支持等,努力为各类用户提供品种丰富、附加值高的数据增值服务。

(二)创业创新的在线开发园

所谓在线开发园,是指为各类保险机构提供外包式、在线化、组合型、低成本的创业和运维服务。新“国十条”出台以来,社会资本进入保险行业、设立各类专业型、创新型保险机构的热情高涨。保险云可以提供资源丰富、品种多样、组合灵活的基础性运营支撑服务,有利于降低运营门槛,鼓励和推动保险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三)服务社会的保险总管家

顾名思义就是保险云积极运用所掌握的各种资源有效改善信息对称和运维水平,提高经营效率和监管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管理服务。从服务对象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业内服务。主要包括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保险机构等提供基础数据服务,为消费者查询、管理自身保险状况提供信息支持。二是业外服务。主要包括提供商业性高附加值数据信息技术服务;生成数据资源产品通过大数据交易所进行交易;为政府部门管理、公检法机关办案以及反洗钱和反非法集资等提供数据信息支持服务。

三、怎样建设保险云

应当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以中国保信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一个好汉三个帮”和“三步走”战略。

(一)云的架构

建设保险云需要明确建设主体和物理载体,而以中国保信为基石打造保险云具有先天优势。一是中国保信已开业经营三年多,对保险业基础设施建设理解加深、经验日丰。二是本身由保险保障基金投资设立,对行业和社会来讲拥有天然的第三方属性,具备足够的独立性和公信力。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即为中国保信配备三个重要帮手:一是保单登记公司(中保登),专司保单登记职责,今后视情况拓展到保单的托管交易结算,并将登记范围扩大到保险登记;二是云服务公司(中保云),与保单登记公司紧密配合,运用其数据资源组织数据信息基础和增值服务;三是第三方支付公司(中保付),打通保险业第三方支付的基础性通道,为各类保险业务特别是农险、大病保险等政策性业务提供专属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化解各级政府顾虑,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二)规划步骤

实施“三步走”战略。即“2年打基础,3年建框架,5年基本建成”。其中:

2年打基础。坚持“保登为纲,纲举目张”,以保单登记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为核心,认真研究制定关于保单登记的制度、规范、标准,归集好增量和存量保单登记各类数据,用2年左右的时间夯实保险云的基础。

3年建框架。逐步推动将中国保信转制为集团或控股公司,设立中保登、中保云和中保付三大战略子公司和其他相关公司,逐步把保险云的框架搭建起来。

5年基本建成。集中资源,用好政策,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功能,尽早让保险云服务行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

(三)保障举措

1、法制保障。深入研究保险信息数据的产权归属和隐私边界、保险机构应当提交信息数据的内容和范围等问题,通过修改《保险法》、出台规章制度和制定规范标准来确保保险云的建设和运营始终行走在法治的轨道上。

2、政策保障。全国各地对于支持大数据和互联网+发展纷纷出台了各种优惠举措,保险业要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比价”,努力争取到最优惠、最给力的扶持政策,力争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

3、技术保障。高速重视对技术的学习、掌握和运用,避免保险云出生即落伍。另外,必须依靠最新最好的技术确保保险云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运营维护的持续性。

4、人才保障。建设发展保险云既需要专家型员工,也需要战略设计师。同时,要用文化和待遇吸引人才、凝聚队伍,为保险云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