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完善操作风险管理 助力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提升

发布时间:2015-03-26 09:33:38    作者:谈亮 刘皓宇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中国保监会在最新颁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以下简称“偿二代”)中对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么操作风险是什么?如何对操作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对于保险公司积极意义是什么?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什么是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风险,在中国偿二代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1号: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以下简称“11号文”)中给出的定义为“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及监管合规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从定义来看,操作风险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并不只是局限于字面的“操作”两个字。这种覆盖的广泛性在原理上对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进行操作风险管理

在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分析和管理操作风险的工具。11号文将这些工具固化并提出详细的要求,其中明确了保险公司应通过建立和运用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库和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等三大工具对操作风险进行管理。这三种工具最早源于银行业的巴塞尔协议,其后也被应用到保险业偿二代监管规则中。

(一)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

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是公司识别和评估自身业务活动潜在的操作风险、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当程度的管理工具。评估要求公司及其内部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按照既定的方法和标准,主动地辨识各种营运活动中的操作风险,并对风险暴露程度加以评估。11号文要求保险公司每年至少有一次对操作风险管理进行自我评估,识别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且有针对性的改进。

(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库。

损失事件收集是指公司按照一定的标准化流程,对历史损失事件的完整信息进行有条理地收集、分析。11号文要求保险公司建立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库,并涵盖损失事件的关键信息,例如:损失事件发生的业务条线、风险成因、损失形态等信息,以支持公司从进行多维度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形成操作风险管理报告,供公司高级管理层作为决策的参考依据。

(三)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

关键风险指标反映了保险公司风险暴露的变化情况。通过选择适当的指标可以及时有效的监测操作风险,从而消弭或控制可能发生的损失事件。11号文要求公司建立涵盖操作风险的关键风险指标体系。

通过对于上述工具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更为科学系统的识别和评估自身的操作风险暴露状况,并根据风险程度设定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将操作风险暴露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与一线员工关系更紧密

相比于偿二代中的其它风险,操作风险管理和保险公司一线员工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通过完善操作风险管理,可以自下而上的帮助公司规范日常经营、建立风险文化,进而为提升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一)完善分析手段,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

基于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和多维度损失事件分析,可以有效提升管理颗粒度并帮助保险公司将潜在问题具体指向到相关业务单元,从而实现业务单元、潜在风险和应对机制之间钩稽关系的建立,提升决策和分析的精细化水平。

(二)决策有据,优化风险管理资源配置。

通过运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既往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结合统计模拟技术,公司可以准确了解并预测各个地域、业务条线、职能部门等不同单元的操作风险状况,从而显著提升操作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将有限的专业化风险管理人力及物力分配到最需要关注的领域。

(三)依靠系统,推动风险和业务的联动。

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保险公司日常经营中产生海量操作风险信息(例如:关键风险指标的数值)及时准确的“投递”到相关业务机构和职能部门,并推动其遵循既定流程有效应对和处理潜在问题。这种联动机制实现了将风险管理与公司日常经营的有效对接,实现风险管理对于业务经营的有效支持。

偿二代对于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方面要求体现了监管机构对于保险行业从日常经营中运用科学方法有效完善经营管理的意志。国内保险公司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完善三大工具的建设并形成相应的运行机制和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推动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

(谈亮系德勤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合伙人、刘皓宇系德勤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服务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