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构建风险偏好和风险量化互动机制

发布时间:2015-03-19 09:43:49    作者:谈亮 刘皓宇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3月12日本版发表的《建立风险偏好体系,提升公司风险导向业务管理水平》一文中,就如何通过风险偏好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作了讨论。但构建风险偏好体系只是完善风险管理的一个方面。在构建风险偏好的同时,也需要建立与之紧密衔接的风险量化技术,并形成风险量化和风险偏好之间的互动机制,才能从整体上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实现主观经营目标和客观业务实际的有机平衡,从而更加有效配置资本、实现风险导向的业务和资本管理。这种理念不仅在保险等金融企业,也越来越多运用于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领域(例如:大宗商品贸易与投资公司、资源型企业、综合性集团等)。

风险量化技术简介

所谓风险量化,指的是将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抽象化、参数化之后,输入到预设的数学模型中,并生成企业(或者其某一业务条线、投资项目)在一定概率下可能的经济损失(也即通常所说的风险敞口)。

以市场风险为例,通过将企业所持有的某大宗商品市场历史价格分布、库存量、远期合约数量等信息导入通过数学模型,就可以测算出企业持有该类商品所承受的市场风险敞口的大小。

相对于传统的定性分析工具,企业运用量化分析模型更为直观评估不同业务组合与资产配置方案下的风险暴露的大小,从而帮助企业更为科学精确地度量业务中的风险,为提升决策准确性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提供依据。

与风险偏好体系的关系

风险量化技术和风险偏好体系是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两根支柱。在工具层面,虽然风险量化技术和风险偏好体系都需要运用数学模型,但两者在原理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自下而上地体现了企业实际的风险敞口大小,后者自上而下传达了企业希望承担的风险敞口大小。因此风险量化技术和风险偏好体系的关系是企业经营的客观实际和主观意愿的关系。前者是后者决策的依据,后者是前者结果的应用。

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两者的相互关系还具体体现在:

(一)决策层面:在通过风险量化技术对企业业务前端的市场风险进行计量基础上,企业可以充分了解自身市场业务的风险状况,从而制定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切合实际的风险偏好和配套的关键风险指标体系,以指导业务前端的工作。

(二)经营层面:风险量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监控市场业务的风险敞口是否突破了公司设定的风险偏好,关键风险指标是否突破警戒值,从而帮助管理层及时了解经营实际和管理预期之间的偏差,以便及早作出调整。

要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并推动其在业务经营中发挥更为全面的作用,需要在构建风险量化技术和风险偏好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两者之间紧密结合、协同合作的运行机制。这既是确保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整性的前提,也是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推动风险导向业务

资本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经营的本质是其依靠资本承受风险,进而获得相应的回报。这种盈利模式要求企业在其有限的资本下尽可能实现收益、资本和风险三者的有机平衡。否则一旦失衡,要么体现为资本效率不高、股东收益不理想的保守经营,要么体现为试图以小博大、干了再说的赌博行为。

通过建立风险量化技术和风险偏好体系的互动机制,可以帮助、引导企业将资本配置到风险效率更高的业务领域和投资项目中的业务中去:即在风险敞口大小一样而能获得更高的预期收益;或者在预期收益一样的情况下,风险敞口更小。将这种互动机制应用到企业日常业务和资本配置中,可以帮助企业将风险因素作为业务规划和资本配置的关键依据。这种管理和决策模式可以帮助公司在面对既定的经营目标时,根据自身实际资本实力调整业务组合和投资目标,从而有效降低经营中的不确定性、提升资本使用效率,为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风险管理的根本任务不是片面地满足监管需要,而是帮助企业在主观目标和客观现实之间、在效益性和稳健性之间、在跑得快和跑得稳之间取得平衡。

(谈亮系德勤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合伙人、刘皓宇系德勤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服务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