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成功举办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中国将成为影响力更强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2016年峰会的东道主,这意味着中国的国际交往真正迈入胸怀天下同时又不追逐霸权的大国时代。
刚刚在北京结束的APEC系列会议收获丰厚,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将之总结为八大成果。从务实的角度,这八大成果可以浓缩为三项,即“两图一宣言”: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批准了《APEC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使得各方呼吁多年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从梦想付诸实践;第二项,就是《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的出台。这个文件可以称为“路线图”的姊妹篇,只有各国各地区在硬件、软件和人员交往上实现了互联互通,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打造才更具坚实的基础。第三项,就是由中方起草并获得成员国一致通过的《APEC北京反腐败宣言》。从某种角度,可将其视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拳反腐的一个国际化延伸。
这次会议,中国不仅为各国参会代表提供了蓝天、盛装和美食,也是各项议程重要的参与者、推动者以及发起者。这次会议,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大国心态”和“大国姿态”充分彰显,赢得各方舆论的赞誉。
弱国无外交。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成为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从经济体量上,中国已经从弱国变身为大国。但是,在国际外交中,中国的形象还可以更加清晰;在重要的国际事务中,还需要进一步树立积极主动、影响他人的大国心态。
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是“发展中大国”这样一个基本国情。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先后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决定,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富强文明国家的坚定信心。本次会议上,中国倡议通过“反腐宣言”,加强打击腐败的国际合作,也体现出党和政府力行依法治国的努力和自信。
“发展中大国”也应是“负责任的大国”,不仅要对本国的富强文明、长治久安负责任,也要对有关全球繁荣发展、和平共处的重大国际事务负责任。
冷战结束之后,国际关系格局告别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时代,凸显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最重要角色,而中国作为迅速崛起、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国际事务中体现怎样的姿态、扮演怎样的角色,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也是中国领导人无法回避的课题。
近年来,美国加紧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国际战略定位亦构成不小的压力。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路线图确定之前,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在没有中国参与的情况下,12个国家已经经历了数年谈判,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这被普遍视为对中国在亚太地位的抗衡和挑战。此次APEC会,21个成员国决定共建亚太自贸区,并由中美两国联袂担任亚太自贸区工作组主席,对中国而言,可谓峰会路转。有了FTAAP这样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抓手,相信中国会在亚太乃至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具主导性的影响。
中国“大国外交”的另一个抓手便是习近平主席倡议的“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建设。这一为亚洲人民带来福祉的举动充分体现出中国的“大国姿态”。在这方面,中国已经迈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步伐。首先是发起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0月24日,21个创始成员国的财政部长和授权代表已经在北京签署备忘录。其次是近日承诺投资400亿美元发起设立丝路基金,用于“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投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于分别由美日掌控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竞争者”。但是,对于经济增长迅速,同时发展又极不平衡的亚太地区来说,它的出现和“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完全是符合本地区各国利益的顺时之举。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以此次APEC会为重要契机,以大国心态、大国姿态积极参与和影响国际事务,更好地代言、努力地实现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切身利益,大力推动这一潮流的前进,未来必将构成中国外交战略的主线。
(作者为本报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