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食品安全制度缺陷怎么破?

发布时间:2014-08-08 09:01:48    作者:黄明明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上海福喜事件,成为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食品安全方面的最为重要的话题。这个事件的发生,将中国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和讨论,再一次推上一个高潮。而对于食品安全责任的归属,众说纷纭。有舆论认为,事件背后,企业固然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但是监管不力、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不足也值得深思。

监管不力成为网民对此次事件的主要评判方向。中青舆情监测室监测显示,两天内,网络上与此新闻相关的信息便高达167万余条。抽取1000条网民评论,有效评论中, 91.6%的网民在表达对福喜充满愤怒的同时,指责食品监管部门不作为。

和之前的安徽毒奶粉事件、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等其他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样,该事件的曝光来源不是监管部门,而是媒体。上海福喜问题的曝光,源于东方卫视深度报道组两个多月的暗访。而此前,据报道,上海质监及食药部门3年中对上海福喜展开了7次检查,但都没发现问题。更蹊跷的是,嘉定区政府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上海福喜还被评为“嘉定新城(马路镇)食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A级)”。

对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进行重罚,是此类事件处理的底线,也是有关部门安定民心的做法。最新的消息是,上海福喜目前已经有6名高管被刑拘,而各大餐饮企业持续与福喜断绝关系。但是这种基于事后诸葛亮式的做法,更具有亡羊补牢的意味。缺乏对于事前的预防,忽视了相关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的制度建设,在类似事件中再次淋漓尽致的体现。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只是食品安全责任中的一环。对于企业的处罚,容易流于表面和形式,治标而不治本。而将相关部门都纳入责任体系中来,使之在相关事故中不缺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才是解决的根本。

今年6月23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首次审议,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草案专门增加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追溯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可追溯。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食品可追溯。

最为重要的,是该草案关于责任主体的认定,这次修法比以往扩大了3倍,从过去的10条增加到30条,从生产经营者到政府部门,到其他社会组织,以及网络交易平台等,全部纳入惩处体系。此次修订,力求根除食品行业失信成本低、违法收益高的痼疾,破解监管部门“多头监管、谁都不管”的尴尬。

除了行政管理之外,商业手段同样可以促进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述草案中规定,国家鼓励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以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等为重点,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有业内人士就此认为,这意味着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将有法可依地得到推广。

食品安全隐患不仅存在于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也存在于原材料运输、保存等中间环节。投保了食品安全责任险,万一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企业就可以转移相应的风险,确保消费者得到合理赔偿,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同时,保险公司有专业的队伍对参保企业的原材料、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等进行风险评估、不定期抽查,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或保证食品安全事故不发生。可督促食品企业改进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起到第三方安全监督作用,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食品安全。

遗憾的是,目前企业对此投保热情并不高,甚至很多企业不知其存在。因此,推行强制食品责任保险也是箭在弦上,势在必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