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频道 > 理论研究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夯实基础强化监管服务 改革创新提升监管效能

——大连保监局党委贯彻落实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

发布时间:2014-02-25 10:12:33    作者:蔡兴旭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王梓/制图

□大连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蔡兴旭

大连保监局党委积极贯彻落实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改革创新抓实2014年监管工作,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以“服务群众、服务主体、服务地方”三个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升保险监管效能、提升保险服务水准、提升保险行业形象”三个提升为工作目标,着力抓好防范化解风险、整顿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监管机关基础性建设四方面重点工作,努力推动监管能力有突破、服务水平有提升、市场秩序有好转。具体来说,局党委将坚持“六种思维”,扎实推进大连保险监管工作。

坚持底线思维

严控风险保稳定

当前,金融业的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保险市场已经从业内竞争扩展到参与金融体系竞争,面临的风险更加多元复杂,高现金价值产品带来的集中退保和给付风险、中介机构和营销员代卖非保险理财产品、互联网保险客户信息安全和新型销售误导等风险隐患对保险监管提出新的课题。

基层派出机构作为区域保险市场风险防范的组织者,必须时刻秉持风险监管理念,切实做到守土有责,牢牢守住防控系统性易发风险的底线。

一是切实防范化解满期给付和退保风险。继续坚持内紧外松的方针积极应对,做好风险预测和动态监测,加大对重点公司、渠道、业务、区域和客户群体的关注力度,紧盯分红公布期、集中给付期等关键时点。加强与银监局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联动,及时发现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苗头,妥善加以控制化解。进一步加强对产品前端销售的监控,启动对部分产品的区域性退出措施。

二是切实防范化解保险中介领域风险。高度重视中介市场迅速发展带来的风险累积问题。全面清查中介市场情况,对各中介机构业务类型、风险状况和经营模式做到底数清、风险节点清。将业务量大、风险程度高的中介机构列为排查重点,密切关注是否存在非法从事金融理财业务、侵占或挪用保费和保险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关注异地中介专业机构非法经营问题,严厉打击传销、非法集资以及保险公司与非法中介违规合作行为。

坚持市场思维

找准定位激活力

保险业“三大体系”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传统的管市场、管价格、管费用的惯性思维和监管方式难以完全适合产品费率市场化、资金运用自主化、准入退出制度化带来的市场充分竞争新格局。

监管部门必须坚持“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原则,找准监管定位,进一步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规范经营的市场环境。

一是抓检查,提升现场检查质量。财产险以农业保险、交强险和责任保险为重点,整治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不严格执行报批报备条款费率、理赔环节利益输送等突出问题;人身险严厉整治银保小账和短期意外险不规范经营行为;中介方面重点查处财务不规范、信息不透明、虚假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抓市场,完善市场动态监测。持续发挥市场动态信息机制作用,提高快速响应和处理能力。研究构建“指标直观、措施量化、反应迅速”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了解辖区内保险机构风险、合规、服务等状况。注重风险导向和信息披露,完善保险分公司和中介机构分类监管。

三是抓高管,全面加大责任追究。坚持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对违法违规的机构和高管,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强对高管任职资格的审查,严防违法违规人员“带病上岗”。

坚持服务思维

改进监管提效能

监管就是服务,会党委一直强调“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有效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必须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坚决杜绝监管和服务两层皮,以服务到位体现监管到位,扎实推动行业发展环境和监管环境的全面优化。

一是营造良好环境,助力行业健康发展。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争取在政策、资金、业务等方面加大对行业支持力度。加大正面宣传和消费者教育,改善保险行业外部形象。密切与司法、检察、公安机关的工作联系,努力推动相关审判指导意见的出台,维护行业正当利益。

二是优化监管流程,提升行政许可效率。修订完善行政许可规程,推行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查。探索研究行政许可流程电子化,推行行政许可进度网上公示。编制行政许可工作指引,建立保险公司行政许可工作联系人制度和培训机制。

三是加强协会建设,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对行业协会进行调整和优化,重点发挥自律、维权、宣传、服务四大职能,在符合《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前提下强化自律作用。在条件成熟的县区建立协会,做好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政策传达和市场信息监测反馈等。

坚持创新思维

拓宽领域促发展

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创新这一主线,站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努力寻找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服务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统筹推进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争取在多个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

一是立足产品升级,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保险有新发展。争取全市大田和农机具保险全覆盖,改良苹果树保险等产品,扩大水产养殖保险试点范围,推动农房保险惠及全市85万户农民,出台承保理赔服务标准和经办费用支付办法。

二是立足便民高效,推动交通事故快处中心建设有新成效。优化快处运营模式,组建专职管理机构,适当调整网点,力争全市“人未伤、车能动”日间交通事故100%由快处中心处理,协调交警加强适用车辆引导。

三是立足社会管理,推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新空间。推动大病保险顺利开展,完成首批企业环境污染责任险承保,完善医疗责任险开办模式,推动小额人身、补充工伤、计划生育、失独家庭等保险业务拓点扩面。

四是立足创新载体,推动保险资金运用有新突破。搭建保险资金供需对接平台,积极推动保险资金参与大连重要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项目和健康养老社区建设。

坚持群众思维

加强维权塑形象

保险事业就是群众的事业,保险监管要从群众需求出发,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以短期见效、长期管用的举措,解决好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编织完善的保险消费安全防护网络,在坚定消费者信心的同时改善保险行业形象。

一是完善整治车险理赔难的机制。出台小额车险案件简易理赔指导意见,简化理赔手续、缩短理赔时限。统一行业服务用语、服务禁语,开展服务承诺监管检查。完善理赔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引进第三方机构开展服务评价。

二是强化治理销售误导的手段。加强客户信息真实性管理,完善客户信息管控制度和流程,开展历史客户信息清理。加强客户回访,推进新版客户回访制度和标准回访用语的落实执行,探索行业客户回访中心的可行性。建立电销禁拨平台,有效解决电销扰民的问题。

三是改进维权投诉处理的方式。继续推进诉调对接,调整充实保险纠纷调解员队伍,制定调解适用标准和工作细则。建立行业统一的总经理接待日制度,发挥公司在解决纠纷中的首道防线作用。

四是优化提升保险服务的流程。推动行业核保理赔由“宽进严出”向“严进宽出”转变,探索建立延时理赔罚息制度、人身险拒赔案件的第三方登记和公开制度。

坚持求实思维

强化队伍打基础

持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最终要体现在实干上,不仅要抓好“两方案、一计划”的落实,还要切实将其融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转变监管作风、夯实基础工作的机关建设总安排,打造一支求真务实、专业敬业的监管干部队伍。

一是思想上要求“进”,在意识上实现三个提升。提升大局意识,从服务经济社会、维护行业稳定的大局来谋划工作。提升服务意识,要服务好群众、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服务好主体、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服务好发展、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提升责任意识,要肩负起实现我国保险强国梦的时代使命,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勤学习、善监管上。

二是业务上要求“精”,在能力上实现三个提高。提高专业能力,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学习考试制度和专业人才库。提高文字能力,建立公文错漏统计和通报制度,强化文字写作培训和锻炼,培养一批文字骨干。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继续安排干部赴基层锻炼,增强风险研判、监督检查的综合能力。

三是作风上要求“实”,在细节上达到三个标准。要有更高的制度标准,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制定非行政处罚监管措施管理等办法。要有更高的工作标准,强化处室负责人的抓总作用,一级抓一级、层层追责。要有更高的考核标准,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内容和标准,探索对绩效、学风等适度量化考核。

四是廉政上要求“严”,在纪检工作实现三个强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理想信念、宗旨和廉洁从政道德教育,推行廉政学习测试。强化政治纪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保监会实施意见,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财经纪律。强化廉政监督,重点排查重要环节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开展廉政检查、强化外部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