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频道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用核心价值“补钙” 打造保险“升级版”

发布时间:2013-08-29 16:33:32    作者:张绪风    来源:

保险是人们进行风险管理以及获得相关金融服务的一种手段,人们选择购买保险,将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的风险进行转嫁,是因为保险机制相对于其他风险管理方式更加有效,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满意的价值回报。保险服务能否为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满意,说到底是由行业的实力所决定的,既需要能够说服和吸引消费者的软实力,又要有过硬的技术与手段(硬实力),而且还要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保险“升级版”。

加强保险行业文化“软实力”建设

保险行业文化是保险业重要的软实力。文化的核心是对人的塑造,影响人的知和行。保险行业文化软实力,可以扩展保险契约关系,有效降低保险交易成本,从而提升行业的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力促进保险业发展。

保险行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是行业精神上的“钙”。全行业要在核心价值理念的“信、解、行、证”上花气力、下功夫,做到内化于心、外见于行,真正使价值理念变成价值认同,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成为行业广大从业者的行为指南。

打造保险业转型升级的“硬实力”

保险业的硬实力包括:

一是以风险管理能力为核心的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保险业是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行业,管理各种“可保风险”应是行业的独特价值所在,保险业功能和作用主要是通过发挥风险管理优势体现出来的。

二是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保险经营活动是通过经济手段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风险进行管理的活动。因此,保险业既可以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对风险保障的需求做强保险主业,又能够以风险保障为杠杆,撬动为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相关所需要的各类金融服务。

三是加快保险业转型升级。保险业硬实力决定行业服务水平的高度。我国保险市场主体虽然数量不少,但各保险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差异性和互补性不强,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各自的核心能力不突出。保险服务缺乏专业特色和技术含量,保险公司基层机构主要从事收(卖保单、收取保费)付(保险事件发生、赔付保险金)费的低端金融服务,而且在保险赔付时往往因时效性差引起客户不满。

省级以下保险分支机构的功能相当于专属保险中介机构,但在考核机制上又不适当地将其作为利润中心对待,加上高风险业务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基层机构迫于利润等考核压力,轻易不敢涉足高风险领域,主要经营传统的低端业务(这些业务领域大多竞争过度),极大地制约了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和风险管理服务能力。

从五个方面加快转型升级

一是提高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能力。保险产品是一种无形产品,如果忽视了市场需求,缺乏相应的产品服务支撑能力,也会不被消费者所接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产品创意。

一个完整的保险产品开发应贯穿于产品条款设计、费率定价、产品销售和管理的全过程,它是由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涉及产品研发、管理及销售各个环节共同完成的。只有真正透彻了解保险产品生产的特殊性,完整把握保险产品开发规律,才能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产品营销,开发出真正适合消费者需要的保险产品。

二是增强行业创新能力。保险业要在规范前提下,不断探索创新发展,努力使经营更加专业化、服务更加差异化,更好地满足社会丰富多样的保险需求。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新活动,不断激发行业创新活力。

三是大力推进保险业市场化改革。保险监管机关要应对保险市场化的监管挑战,改变重入口管制、轻过程监管的思路和做法,建立完善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设高效透明的保险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使保险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

四是强化保险消费者利益保护。准确的监管定位,切实保护好保险消费者利益,对促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服务能力至关重要。

五是加强行业基础建设。健全行业行为规范和经营标准,加快推进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增强全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作者系安徽保监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