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频道明眼看四方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从节俭办晚会看明星效应

发布时间:2013-08-29 13:19:31    作者:黄明明    来源:

日前,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通知要求,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大腕”。

近年来,文艺晚会、节庆演出过多过滥,存在一味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奢华浪费、竞相攀比等不良现象。目前国内的演出市场,大型晚会动辄就要花费5000万元以上,污染了艺术空气,影响了国家和公共形象。

难得一见的是,这个由政府部门出台的文化管理方案,赢得了各方的肯定和赞成,一直认为“节俭办晚会”,太有必要了。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电视台纷纷表态,响应节俭令。如中央电视台就提出,将节俭办中秋晚会减少港台艺人,晚会将错时播出。

而事实上,无论是央视还是地方电视台,耗费巨资办晚会的钱,都不是自掏腰包,而是从企业冠名、赞助、广告中得来。晚会的高额成本最终落到了企业身上,企业最终承担着这种奢侈的包袱。再深一层,企业付出的成本,无疑还将以产品提价、服务降低的代价,返回到消费者身上。因此,电视台和明星其实都是赢家,而企业和消费者要为这种透支的娱乐来买单。

保险企业与大型晚会也有各种联系。近年来,有的保险企业与电视台联合举办大型晚会,明星阵容也不俗,耗费巨大;也有的保险企业通过赞助冠名的方式,间接参与大型晚会的筹备和举办,自然也要为会上的明星高身价买单。晚会等通过明星来吸引眼球,而保险企业借此推广品牌,本是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缺乏前期论证和后期评估,盲目办晚会,过把瘾就死,显然是不明智的。尤其是在目前保险业整体处于平稳发展过程的背景下,一掷千金办晚会行为应该慎行。

节俭办晚会,谨慎请明星,不局限于晚会,在品牌代言、广告宣传方面也要借鉴奉行。保险企业与明星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各种晚会上,还有品牌代言的形式。例如姚明为中国人寿代言:要投就投中国人寿;刘翔为中国平安代言:买保险,就是买平安。此外,成龙、葛优等大牌明星也不同程度参与。

虽说明星效应为保险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然而付出的金钱成本也高得骇人。过度地依赖明星效应,可能会陷入提高成本、降低服务的恶性循环。尤其是在各地党政部门纷纷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的背景下,保险企业要适当转变宣传思路,不盲从不扎堆,充分运用好多种质优价廉、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才能让品牌建设健康发展。

(作者系本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