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频道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气象科学助力农业防灾

发布时间:2013-07-02 09:19:09    作者:王志平 于模令 张青    来源:
  气象与保险的关系历来十分密切,世界上最初的保险业务就是为海上航运分散气象灾害风险提供经济补偿。要想分散气象灾害给农业带来的风险,需要将政府引导、保险服务和气象服务有效结合起来,创新保险服务机制,以更科学、更高效地减轻气象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

     建立“三农”保险气象预警工程

     提前掌握气象灾害和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做到趋利避害,挖掘气候资源潜力,强化防灾避险,才能增强农业生产抵御和规避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这需要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作用。

     建立适应当地气象服务信息库。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GIS技术就被应用于农业领域。随着GIS理论的产生发展以及方法和技术的成熟,在农业气象领域的应用也逐步深入。保险公司可在防灾防损管理部门,增加实时动态的气象数据,利用GIS建立了农业气象资源地理数据库,实现空间数据库的浏览、检索;分析农业气象资源,导出各种目标的分析和新的信息,产生专题地图并进行地图数据的叠加分析;建立各种模型和拟订各种决策方案,直接用于“三农”保险的预警机制和防灾防损;利用GIS的模型功能和空间动态分析以及预测能力,并与农业局、气象台有机结合,便于农业种植保险气象服务的管理和辅助决策。

     建立气象服务数据库。农业保险气象服务专题数据库可以包含农业保险基本信息数据,如主保作物分类、保险时段、赔付标准、保费等;保险对象(作物)农业气象数据,如作物多年平均发育期及变率、以县或乡为单位的多年平均产量及波动系数、各保险时段的平均气象要素及其极值等;农业保险气象指标,如保险对象各时段适宜气象条件、气象灾害判别指标,农业灾损评估指标等;农业保险气象服务产品等。这些可由保险公司农业保险部来具体制定和收集。

     建立服务网络,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及时输送信息。气象部门实时监测气象,将信息及时地输送到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和农村的千家万户。这样一来,政府部门可提前做好预警防范准备,保险公司可及时启动做好灾害调查工作,更重要的是农民可以做好防灾准备。

     这需要政府牵头,各部门联动,建立预警服务网络体系,将服务延伸到乡村,并可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电子显示屏、气象大喇叭、气象信息员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快捷、高效的气象信息服务。

     做好风险评估和灾后损失评估

     做好风险评估。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应针对拟保险的农作物进行,包括灾种评估和综合评估。根据目前的气象资料,风险评估可以做到县一级,并可结合多年的作物产量资料,分析作物多年平均灾害损失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县为单位的保险费率表,使保险费率得到细化和优化。此外,可以开展一些专题性研究,如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发生分布规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探索开发新的气象灾害指数保险产品,提高保险服务水平。

     合理设计保险品种方案。要大胆尝试包括气候突变、自然灾害以及农产品价格风险等的新险种。当前,国际上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出现了两种新的类型:一是区域产量指数保险,二是气象指数保险。气象指数保险,其损失补偿,不是根据单个投保者的产量,而是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这样,保险公司不需要了解被保险人的个人信息,从而大大简化查勘理赔工作,降低保险经营成本。

     开展灾害损失评估,为提高勘灾理赔效率和效益服务。目前,农业保险灾害勘查采取保户申报、保险公司选点抽样调查方式,定损主要采取的是实地测量法。总体上来说,存在工作量大、查勘覆盖面小、代表性和准确性有限等问题。而农业气象灾害损失评估研究和业务试验在气象部门已开展多年,初步形成了一些可供业务应用的灾损评估方法和指标。如果对此加以借鉴,保险公司可以很容易地确定受灾范围、受灾强度、损失程度,从而可以科学合理地确定灾害现场勘查的抽样方式和样点,并大大减少勘灾定损的人力财力投入。同时,可以将灾害现场勘灾定损结果与气象评估结果相结合,提高定损的准确性、客观性。

     加强宣传与交流

     与气象部门加强合作。应重视加强气象与保险部门的沟通交流,互相了解需求和产品特征,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和平台,共同推进新农村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对保户的知识和投保宣传。首先要加强防灾培训。防灾培训作为损失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为保险营销员及保户提供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知识和利用气象信息的技能培训,帮助营销员提高业务素质,提高保户灾损抵御能力。其次要加强投保宣传,鼓励农民朋友投保,减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