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频道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生态建设呼唤生态保险

发布时间:2013-02-06 21:39:23    作者:朱进元    来源:中保网·中国保险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做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抉择。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紧密联系保险业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积极发展生态保险产品,更好地保障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保险业一项亟待研究和落实的重要工作课题。

     着力树立发展生态保险新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社会系统的经济工程,需要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形成一个有机的产业链条和保障机制。保险业只有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和要求,在保险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方向上做出积极的调整,迅速形成发展生态保险工作的新思路,积极开展创新生态保险产品实践活动,才能使保险业在保障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就,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建设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这些新的经济领域急需保险业提供保险保障。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保险产品,利用生态保险产品,强化人们承担环境保护责任,促进完成国家生态建设目标和各项任务预期;另一方面,利用生态保险产品引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一大批生态产业延伸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聚集新型工业规模,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仅就汽车消费而言,目前我国人口拥有的汽车总量逐年增长,汽车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载体,普通汽车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00-300克。车险可以根据行车里程、行驶区域、排放量等参数设计条款费率,给予行车里程少、行车区域空气质量较好、尾气排放量较低的客户更多保费优惠,相反的客户则上浮费率。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导客户选择低污染、低能耗的汽车或新能源汽车,逐步建立起低碳生产、绿色消费的生产生活理念。

     着力拓展生态保险业务新领域

     生态建设战略的全面实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主题和新高地,意味着一个新的经济体系和相关产业的迅速诞生。保险对于保障生态经济发展和促进生态技术创新、生态制度创新、生态产业壮大和生态产业体系形成,乃至引导人们生态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方面的功能将更加凸显。

     保险从业人员要善于迎接新发展机遇的挑战和发展创新的自信,紧紧围绕生态建设各个领域和各方面产业项目,把握主动,超前规划,科学设计,抢抓先机,赢得市场,全力做好保险业务结构升级、保险产品创新升级、保险技术服务升级大文章。

     当前,各级政府出台了发展生态经济战略规划目标和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发展生态经济的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总体布局和政策引导。

     保险业必须加强对生态建设和生态经济产业的战略研究,细化生态经济各个领域产业的特点、规模和趋向,及时收集整理、梳理存储生态建设相关资料,利用好生态经济市场对保险业务、险种、产品、服务的反馈信息,根据生态建设各个领域产业保障需求,相应地调整保险业务结构,有针对性地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各行各业生态经济产业项目对保险的新需求。

     一是积极主动调整保险业务结构。适应生态经济发展需求,坚持保险业务战略性调整与适应性调整并重,存量调整与增量优化并重,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层次升级并重,对险种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清理,全面的优化组合,淘汰不合时宜的险种和产品,着力构建有利于保障和促进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循环利用、保护环境、促进永续发展的产业结构和保险增长方式。

     二是科学研发新型保险产品。研发新兴产业急需的保险产品,及时为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产业、绿化美化等提供保险新产品服务,发挥风险管理优势,利用风险控制技术,积极参与各行业的风险和隐患排查,将外置式的被动风险管控提升为内在式的主动风险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为社会和谐、客户幸福、保险发展创造价值。

     三是拓展环境污染责任险服务领域。我国环境污染责任险自2007年开办以来,大部分地区选择冶金、化工、石化等一批环境危害大、容易发生污染事故的行业承保。但是,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环境污染风险单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核电厂、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型生物企业、医药企业层出不穷,这些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建设带来新隐患和新问题。保险业应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保险跟进保障的新措施,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参与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项目的实施,结合实际情况和问题,完善环境污染责任险条款,建立费率与安全环保管理水平挂钩的杠杆机制,强化企业的责任管理,鼓励参保企业降低污染排放量和程度,增强全社会整治环境污染的积极性。

     四是全力拓展森林保险。林业是自然资源、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的集大成领域,拥有大自然中最美的色调。森林保险试点以来,仍然处于承保面低、规模较小、发展缓慢的现状。生态经济的兴起,为拓展森林保险创造了更多有利因素。为了发展绿色、增加森林碳汇,诸多地区将植树造林、绿化秀美山川,纳入了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生态建设目标和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逐步加大了对森林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森林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已提上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保险业应该充分利用有利的政策环境,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组织精干人员,深入林业现场,详细调查了解林业保险面临的情况,沟通协商林业保险实际问题,不断完善林业保险条款和工作措施,为推进林业发展和提高林业覆盖率提供风险保障。

     五是开展绿色金融活动。吸引国外保险机构到国内投资绿色产业、绿色能源,促进国际技术合作和经验交流。鼓励保险机构实施绿色信贷、绿色保险政策,加大对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的重点授信支持。

     着力创造保险服务生态新模式

     生态经济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新型经济,保险业在贴近生态生产实际,贴近群众生态需求实际,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更应充分理解、发掘和利用生态经济这一新理念、新内涵和新契机,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制度、服务机制等方面,进行吐故纳新、探索创新、调整完善,形成具有生态经济特点的保险经营发展的新模式。一方面,架构大集中、大综合、大营销的保险展业模式,积极整合经营资源,注重利用社会、政府部门或其他行业在某一领域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吸纳和整合人力物力资源,在不增加甚或减少投入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重组和集约化发展。例如,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就是利用交管部门专业技术水平高、信息掌握全面的优势参与保险事故车辆快速处理,既控制了道德风险、方便了群众,又降低了保险机构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适应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采用新技术,利用网络、电话、短信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简洁、便捷、优质服务的同时,降低成本;同时要努力培养一批精通现代科学技术、善于创新保险展业方式、吸引客户能力强的新型保险营销精英,全面提高保险技能服务水平;要探索保险社区服务模式,推进营销体制改革,建立精英业务员个人品牌门店,改变“扫街”、“陌拜”等投入高、收入低、形象差的粗放经营模式,建立专业化管理、精细化经营、温情化服务、集约化发展的具有生态经济特点的保险经营新模式。

     着力聚合生态保险共赢新优势

     生态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新兴产业的诞生,在带来保险业经营战略调整和营销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必将加剧保险市场主体间的竞争。保险监管部门,要特别注意加强生态经济状态下的保险市场秩序监管,增强保险市场科学分析预判能力,积极引导保险市场主体经营方向,及时关注市场新苗头、新倾向和新问题,不断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和机制,保证和促进保险市场稳健发展。保险经营主体应加强生态经济市场的紧密合作,增强行业发展大局意识,妥善协调保险市场资源开发规划,建立健全适应生态经济保险市场竞争的自律公约和内控管理机制,共同维护生态经济所衍生的保险资源,共同规范和遵守市场经营法则。杜绝掠夺式开发、恶性价格竞争、销售分裂、商业贿赂等不良行为,开展业务交流合作,协商沟通见解,主动求同存异,加强优势互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的发展态势。

     大公司要不断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以现代企业要素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坚持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技术精良、网络健全、渠道通畅、人才雄厚等优势,提高综合承保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产品研发能力、效益持续增长能力,成为引领示范保险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中小公司要准确把握生态建设对自身发展经营产生的影响,找准市场定位,充分利用自身体量小、易调整、善变化的优势,更加注重研究生态经济对人们工作生活带来的最新影响和变化,及时捕捉新需求、新机遇,快速调整方向,及时把握商机,以产品小而优、小而特、小而精的特色,赢得生态经济条件下,市场发展的独特优势。

     (作者系大连保监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