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频道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城乡一体化形势下的保险经营变革

发布时间:2013-01-29 08:59:31    作者:王建华    来源:中保网·中国保险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三农”的发展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从十八大以来的社会反响看,“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已成为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大亮点之一。在此形势下,探索商业保险经营模式和策略的转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

     “三农”保险“积贫积弱”现状

     虽然各家保险公司早在“十五”期间就对县域营销网络建设,大力发展“三农”保险方面给予了关注和投入,但尚未取得显著的成效,尤其在“不盈利不做”思想主导下,一些规划和措施仍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我国“三农”保险长期“积贫积弱”的状况始终未得到有效改变。

     一是在机构布局上。随着保险主体的急剧增加和市场某个时期的无序竞争,县域、乡镇机构尚未建立或已成立,但仍处于维持半关门状态。由于用工体制的滞后和佣金、手续费的日渐透明公开,从业人员不得不靠返佣或变相返佣争抢业务,个人薪酬和社保得不到保障,导致专业营销人员的缺失,“保险到村入户”“以点带面”战略无法一以贯之。

     二是在承保条件和理赔标准上。小麦火灾、家畜养殖保险仍是“明亏”业务。农用车拖拉机、三轮车、“前四后八”自卸货车、水泥搅拌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电瓶轿车等所谓“篇行”车辆,仍被广大财险公司列为拒保或限制承保车型。

     三是“大社保”局面破冰维艰。以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为例,一直以来,基层人社局各部门条块分割是掣肘的重要原因,多个独立的养老保险体系必然导致多种退休制度,不利于社保制度的整合。

     “三农”保险亟待大力发展

     农村虽然是“弱势”产业,农业产业化及种植结构的调整虽然存在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但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受国家保护及政策的大力扶植,因而农业又是最能稳健发展的产业,建立在农业产业化服务的金融业也相对稳定。今后,国家政策将向农村、农业大力倾斜。十八大报告中也着重强调,金融机构要在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努力改进服务。经营风险的行业,就应该为国家经济发展分担分险、化解风险中找准企业的定位及发展商机。

     按照这一思想,保险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准确地说是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保驾护航”,属于第三产业。保险企业完全可以实行体制上的突破,以适应“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需求。

     保险公司在农村的商机定位

     保险公司要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就应该找准市场细分的切入口,有针对性地开发农村保险市场。

     首先,国家社保机构对城市人口的基本保障尚不十分完善;改革也在探索阶段,统筹基金面临巨大的缺口,很难在短时间内给广大农民的各阶层提供出“低保障、广覆盖”的社会基本保障。这就给商业保险凸现出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农村养老市场——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现实使广大农民意识到“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必须改变。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2亿,并以每年3.2%的速度急增,而老年人绝大部分在农村生活,农村养老仍是个现实而沉重的话题。这既是社会经济问题的隐忧,又是寿险市场亟待育成的“蛋糕”。

     农村医疗保险市场——新农合的普及对于乡镇医疗条件改善是一大利好,也方便了农民就近诊疗,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看病贵”的压力。但是,受传统思想和新农合医疗费报销比例偏低的影响,农民吃药、打针不少在村级门诊室就诊,实在没精力,也没能力上城里住院。加上新农合规定到指定医院就诊,这给农民投保后享受保险保障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增加了负担,同时也不利于农村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这与国家提倡在农村合作医疗大发展的思路是不适应的。

     农村意外保障市场——如果养老、医疗对于青年农民相对遥远的话,那么在农村生存也同样有意外风险随时发生,这一点广大农民早有认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且一旦发生就是家破人亡,农村人意险有待开启,市场潜力巨大。

     城乡一体化商业保险的实践

     首先,要摈弃效益至上的观念,树立社会担当的历史责任,全面响应城乡一体化改革的需要,重塑社会“稳定器”的形象。

     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去,就是要把城乡一体化商业保险经营管理体制作为一次重大的体制改革落实好,新形势下的经营管理体制要求保险以县级城市为核心,将广大的农村与县城联系起来,通过县级城市带动整个农村业务的发展,同时依托电子技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达到集中管理的目的。

     建立保险营销队伍,覆盖区域内的各个乡镇。现在,多数公司在县级以下基本没有网点或乡镇代办机构很不健全,这便造成了经营成本的极大闲置,同时由于缺乏组织和管理,廖廖几名营销员长期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缺少引导和思路,工作积极性低靡。因此,以中心城镇为营销点,在附近乡镇招聘素质高、人脉广的营销员,进而组建一支区域营销队伍就成了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广泛建立保险代理网络,是各家公司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鸡生蛋”,促使业务快速发展的一条便捷之路。特别是广大农村的镇一级农业银行、信用联社,每年月专人到每个机构为公司代理几十万元以上的保费。与它们建立代理合作关系,增强自己,这对保险业务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为农村市场宜设立保险特区。保险公司目前实行“大一统”的保险费率及采用统一的人寿死亡表,用同样的价格把保单风险分散给农民是有失公平的,这与工业品成本构成不同,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东西成本是均摊的,而保险成本是根据消费者本身风险及寿命厘定的。保险合同能否在风险分析、费率厘定、条款适用人群等方面根据农村市场情况制定出适合农民的低费率险种;或者大病保险、农村常见病保险的农村保单,以得病证明而采取某类病定额给付的方式设计主险或附加险;或与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合作,开发出农民真正需要的、保障较全面较实际的险种?为适应农业的发展,保险公司完全可以按照精细管理的原则,分账管理,独立险种核算,独立投资,为中国最需要保障的农村群体提供最恰当、全面的保障。

     就公司运营而言。因地制宜地推进各项改革,落实业务结构调整、两核集中管理、分险种核算、SOP应用系统推广、数据集中管理等多项改革措施,把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作为求生存、图发展的改革出路,从思想意识、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上引导业务结构调整,营造有增有减、有升有降、有进有退的动态调整格局。

     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可以减少行政管理体制多层次的矛盾,有利于集约化经营管理和业务外延的真正拓展。实行县域拓张战略,必须要转变观念。农村对保险业的投资回报是丰厚的,因为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正明显改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党中央为农村的开发描绘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令人振奋。(作者单位:人保财险山东省济宁市分公司)